时间: 2025-05-06 18:5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4:01
假山小池
陆游 〔宋代〕
鑿池容斛水,壘石效遥岑。
鸟喜如相命,鱼惊忽自沉。
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
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造池塘的宁静景象。他用工具挖掘池塘来容纳水,堆砌石头以模仿远处的山峰。鸟儿在这里欢快地鸣叫,似乎在感慨命运的美好,而鱼则因为受到惊扰而沉入水底。微风拂过,带来了细细的竹声,云彩在空中移动,投下了淡淡的阴影。诗人不禁担心,桃花源或许就在不远处,但却没有人可以一起去探寻。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作品主题多涉及爱国、抒怀、山水等,风格豪放且情感真挚。陆游的诗歌常以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他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常常以诗寄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假山小池作为一个人造的景观,体现了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构建与逃避现实的渴望。
《假山小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诗人借助诗句中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感慨。开篇的“鑿池容斛水,壘石效遥岑”展现了诗人创造的努力,暗示着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鸟喜如相命,鱼惊忽自沉”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却也流露出一丝忧伤,似乎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时,往往会遭遇意外与惊扰。
“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微风与云彩的描写使整个场景更为生动。最后一句“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桃花源象征着理想的世界,然而现实中却无人共享,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假山小池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在现实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代什么?
A. 理想的生活
B. 现实中的地方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诗人用什么手法描绘自然景象?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鱼惊忽自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惊恐
C. 忧伤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首《假山小池》不仅是一首风景诗,更是诗人心灵的写照,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