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5:13
日落天低湘岸杳。
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
道是昭王南狩道。
空潭流怨波光袅。
绿影寒澄春放棹。
记得当年,渌水歌年少。
明月南枝乌鹊绕。
登楼何处依刘表。
日落时分,天空低垂,湘江的岸边显得模糊不清。
眼前满是青葱的景色,我独自一人站在小小的苍峰上。
这条路正是昭王南巡的古道。
空潭之水流淌,带着我的怨愤,波光轻袅。
绿影在清寒的水面上摇曳,春天的船儿已然启航。
我还记得当年年轻时在渌水边唱歌的情景。
明月照耀着南边的枝头,乌鹊在绕飞。
我登上楼台,四下寻觅,却不知依靠何处,想起刘表的身影。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1692),明代末年和清初的著名诗人、哲学家,主张“心即理”,在诗歌上有独特的见解,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王夫之晚年,正值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诗人借景抒怀,寄托自己的思绪。
《蝶恋花 其七》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惆怅。开篇“日落天低湘岸杳”描绘出夕阳西下时分,湘江岸边的宁静与孤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通过“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孤独感,眼前的繁茂景色反衬出他内心的孤寂与渺小。
“道是昭王南狩道”则引入历史典故,昭王的征途不仅是地理上的旅行,更是对历史的思索;而“空潭流怨波光袅”则传达出一种幽怨的情感,潭水流淌,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内心苦闷。最后的“明月南枝乌鹊绕”与“登楼何处依刘表”把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结合,更加深了离愁别绪的主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历史的沉思,体现了王夫之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受,情感基调复杂而深刻。
诗词测试:
“日落天低湘岸杳”中“杳”的意思是:
A. 清晰
B. 模糊
C. 远大
诗中提到的“昭王”是谁的称号?
A. 汉朝的皇帝
B. 楚国的国王
C. 三国的名将
“绿影寒澄春放棹”中的“放棹”指的是:
A. 归来
B. 启航
C. 停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