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8:33
今晨晴颇嬾,时夜雨犹声。
欲社燕先觉,半春莺未呜。
诗非一家苦,句岂十分清。
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
今晨阳光明媚,我却懒得出门;昨夜的雨声依然在耳边回响。
想要为燕子举办社日,然而春天已经过了一半,黄莺还未鸣叫。
写诗并不是只有一家人的苦恼,诗句又怎能完全清晰呢?
深入了解江西的社日,即使没有灯光,眼界也会变得明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江西社”,可能源自古代地方风俗,社日的庆祝活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形式,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差异。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作品清新自然而受到后世喜爱。他的诗歌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正是自然复苏、万物生长的季节。作者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和春天的来临,反映了他对春日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春日的气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懒惰与思考。开篇两句“今晨晴颇嬾,时夜雨犹声”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阳光,却又因懒惰而不愿出门,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这种懒散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欲社燕先觉,半春莺未呜”则带出春天的主题。燕子社日的准备虽已提上日程,但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连莺鸟都尚未鸣叫,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春天的期待。诗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矛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最后两句“诗非一家苦,句岂十分清。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则引入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意识到,写诗并不是孤立的事,大家都有各自的苦恼与体验,清晰的诗句往往需要深刻的理解与洞察。通过提及江西社,诗人表达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最终形成了一个宽广而深邃的视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春日的懒惰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文化的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今晨晴颇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欲社燕先觉”中的“社”指的是什么?
诗人认为写诗的苦恼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后者则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