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9:22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竹竿轻轻摇曳,我在淇水边钓鱼。
难道你不思念她?远方无法联系。
泉水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出行,远离兄弟和父母。
淇水在右,泉水在左。
她的巧笑如花,佩戴着玉饰。
淇水潺潺,桧木小舟轻轻划行。
我驾着小舟出游,抒发我心中的忧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淇水和泉源,具有象征性,往往寓意着思念和离别。古人常用水流来象征思绪的流动。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创作于先秦时期。那时诗歌多以抒情为主,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感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产生于社会变迁与人际关系复杂的背景下,反映了对亲情和爱情的思索与怀念。
《竹竿》以简练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亲情与爱情的深切思念。诗中描绘的竹竿与淇水形成了一种悠闲的画面,竹竿的轻轻摇曳与水流潺潺,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惆怅的气氛。尤其是“岂不尔思?远莫致之”一句,直抒胸臆,表露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情感,更是对离别后孤独与无奈的深刻体验。
此外,诗中反复提到的泉源与淇水的左右对比,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选择与人生的路径。女子的笑容、佩玉的装饰,既是对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细腻情感的表达。水流与小舟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流动,表明了诗人渴望摆脱忧虑,追寻内心宁静的愿望。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古代诗人特有的审美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沉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哪一部分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A. “籊籊竹竿”
B. “岂不尔思?”
C. “驾言出游”
诗中提到的“泉源”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思念与选择
C. 自由
“巧笑之瑳”中的“巧”指的是什么?
A. 聪明
B. 美丽
C. 灵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静夜思》的意境更为直接而沉重,而《竹竿》则通过自然意象表现出一种轻松却又蕴含忧虑的情感。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