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4
原文展示:
并州沈厚士,气质得天灵。
吴下留三祀,军中讲六经。
微云点霄汉,清月出要坰。
载鼓汾亭曲,令人识典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并州的沈厚士,他的气质宛如天赐的灵气。吴下地区留下了三次祭祀的传统,军中士兵讲究《六经》的教导。微薄的云彩点缀了天空,清亮的月光从高处升起。汾亭的乐曲响起,令人铭记典范。
注释:
- 并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
- 沈厚士:指沈厚士,可能是当地的一位名士。
- 吴下:指吴地,今江苏一带。
- 三祀:指三次祭奠,可能是对某位名士或先人的纪念。
- 六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乐经》,是儒家经典。
- 微云:轻薄的云。
- 要坰:高远的地方。
- 载鼓:乐器,可能指传统音乐。
- 汾亭曲:汾酒所处之地,有音乐作品与之相关。
典故解析:
- 气质得天灵:表达了天生的优秀气质,可能与孔子所提倡的“德才兼备”理念有关。
- 讲六经:强调了儒家文化在军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文治与武功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宋代诗人,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文思想,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沈厚士和他所在的环境,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与对理想士人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并州沈厚士的描写,展示了一个理想士人的形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沈厚士的气质,如同天赐的灵气,突显出他非凡的品格。接着,诗人提到吴下的祭祀传统和军中对《六经》的重视,显示出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重视。这种将文与武结合的思想,反映了宋代重视士人道德修养与军事才能的文化背景。
在意象方面,诗中“微云”和“清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氛围,为诗人所推崇的人物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最后,汾亭的乐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象征着对理想和典范的追求,令人铭记其教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并州沈厚士:开篇直入主题,点明主角。
- 气质得天灵:用“天灵”这种形象化的比喻,强调其卓越的气质。
- 吴下留三祀:引入地域文化,表现当地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 军中讲六经:体现出士兵的文化素养。
- 微云点霄汉:描绘自然景象,增添诗的意境。
- 清月出要坰:用月光的高远,暗示理想的追求。
- 载鼓汾亭曲:结尾回到音乐,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气质如天灵,增强了对沈厚士的赞美。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对理想士人的赞美与传统文化的尊重,传达出一种对教育和修养的重视,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气质:代表个体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 云:象征高远、飘逸。
- 月:象征纯洁、理想。
- 乐曲:代表文化的传承与典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经”指的是哪六部经典?
- A. 《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 B. 《道德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春秋》
- C.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
“微云点霄汉”中的“微云”形象化地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 B. 对理想士人和传统文化的赞美
- C. 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深的《从政和韵来谢复就答之》更注重对士人风范和文化传承的描绘,而李白则强调个体的豪情与豪放。两者在表达主题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想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化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