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秋

《中秋》

时间: 2025-05-02 12:33:52

诗句

要看中秋月,须交夜半时。

当中明郎郎,直下净离离。

地只余风露,天何有斗箕。

虚灵昭彻性,开眼几人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52

原文展示:

要看中秋月,须交夜半时。
当中明郎郎,直下净离离。
地只余风露,天何有斗箕。
虚灵昭彻性,开眼几人知。

白话文翻译:

要想欣赏中秋的明月,必须在半夜时分。
正当月亮明亮时,光辉照耀得清澈透明。
大地上只剩下风和露水,天上又何必再有斗柄星座?
虚空灵性透彻,能看透这一切的人又有几人呢?

注释:

  • 中秋月:指的是中秋节的月亮,象征团圆。
  • 郎郎:形容月光明亮的样子。
  • 净离离:形容清澈透明的样子。
  • 斗箕:指的是星座中的斗和箕,用以描绘天上的星星。
  • 虚灵:指的是空灵的精神状态。
  • 昭彻性:形容心灵明亮、清晰的状态。
  • 开眼:意为睁开眼睛,领悟事物的真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宗孟,号仲华,南宋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中秋之际,诗人独自赏月时所作,表达了对月光的欣赏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在社会环境相对动荡的年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中秋》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诗的开头即提出了一个观点:要欣赏中秋的明月,必须在夜半时分,这一时间的选择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需要耐心与等待。接着,诗人通过“郎郎”与“净离离”来形容明月的光辉,展现了月光的清澈和明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的“地只余风露,天何有斗箕”则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月亮的美丽使得其他星辰显得渺小,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最后一句“虚灵昭彻性,开眼几人知”更是升华了主题,强调了领悟宇宙真理的稀有与艰难,诗人在此不仅赞美了月亮的美丽,更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要看中秋月,须交夜半时:强调了欣赏中秋月的最佳时机,暗示对美的追求需要等待。
  2. 当中明郎郎,直下净离离:用生动的视觉描绘月光的明亮与清澈,传达出清新自然之美。
  3. 地只余风露,天何有斗箕:反映出月亮的美丽使其他星星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4. 虚灵昭彻性,开眼几人知:引导读者思考,真正能领悟自然与生命真谛的人是多么稀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郎郎”比喻月光的明亮,增强了感官的体验。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感。
  • 拟人:通过“开眼”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真理的探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深刻反思了人对自然与生命真谛的领悟,展现了哲学思考与审美体验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秋月:象征团圆与思乡。
  • 风露:代表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斗箕:象征夜空中的星辰,反映宇宙的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中秋月通常在什么时间欣赏最佳? A. 傍晚
    B. 深夜
    C. 清晨
    D. 正午

  2. 诗中用来形容月光的词是?
    A. 明亮
    B. 阴暗
    C. 朦胧
    D. 冷漠

  3. 诗的最后一句“开眼几人知”意指什么?
    A. 人们都能看见
    B. 领悟真理的人很少
    C. 只有诗人能懂
    D. 大家都不在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洪咨夔的《中秋》更注重对自然的哲学思考,而《静夜思》则更多侧重于思乡情绪的表达。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摘玉堂红皱玉 其一 次韵徐守宴新进士 送月蓬道人南游寄呈阳岩侍读直院侍郎六言三首 其三 题罗亨祖丛菊隐居 石塘感旧十绝 夜坐二首 和方孚若瀑上种梅五首 无题二首 其二 猫捕燕 江南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省事宁人 而字旁的字 包含奂的词语有哪些 拨乱返正 以少胜多 善为我辞 得意洋洋 白字旁的字 还席 包含绁的词语有哪些 平易近民 骞污 发懒 优寛 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