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故山

《故山》

时间: 2025-07-29 09:08:02

诗句

禹祠行乐盛年年,绣毂争先罨画船。

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

花如上苑常成市,酒似新丰不直钱。

老子未须悲白发,黄公垆下且闲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08:02

原文展示:

故山
作者: 陆游 〔宋代〕

禹祠行乐盛年年,
绣毂争先罨画船。
十里烟波明月夜,
万人歌吹早莺天。
花如上苑常成市,
酒似新丰不直钱。
老子未须悲白发,
黄公垆下且闲眠。


白话文翻译:

故山
每年在禹祠行乐的盛况,
绣毂争先,画船竞渡。
在明月夜下,十里的烟波荡漾,
万人的歌声与早莺的鸣叫交织。
花如同上苑一般热闹繁华,
酒如新丰美酒,价格却不高。
老子不必为白发而悲伤,
在黄公的酒坛旁,且安心地睡觉。


注释:

  • 禹祠:指的是祭祀大禹的地方,象征着古老的文化和传承。
  • 绣毂:指装饰华丽的轿子,形容出行的华贵。
  • 罨画船:指装饰精美的画船,体现了当时的休闲娱乐。
  • 十里烟波:指长达十里的水面被烟雾笼罩,景色迷人。
  • 早莺天:指春天早晨的黄莺鸣叫,象征着生机和快乐。
  • 上苑:古代皇家园林,象征繁华和富贵。
  • 新丰:指新丰镇,以酒闻名,象征美酒。
  • 老子:这里指的是老年人,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黄公:黄公是指黄庭坚,诗人以此指代身边的朋友或酒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陆游的诗歌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诗风格清新,语言简练,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中描绘的游玩盛况与繁华景象,反映了他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故山》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眷恋。他通过描绘热闹的游乐场景,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欢歌笑语的生动画面。诗中“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明月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与欢快的歌声相互交融的美好氛围,营造了一个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场景。

诗中不仅有对欢乐场景的描绘,还有对个人生命的思考。“老子未须悲白发,黄公垆下且闲眠”则体现了陆游对老年生活的豁达态度。他不因白发而感到悲伤,相反,他选择在酒坛旁安然入睡,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快乐。这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正是对人生智慧的体现。

整首诗在描绘景色与抒发情感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既有外在的自然美,也有内心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厚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禹祠行乐盛年年:描绘了在禹祠附近每年都举行的盛大庆典,热闹非凡。
  • 绣毂争先罨画船:形容华丽的轿子和画船在庆典中争相出行,象征着富贵与繁华。
  • 十里烟波明月夜:描绘了在明亮的月光下,十里水面泛着烟雾,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 万人歌吹早莺天:众人齐声歌唱,黄莺在天际欢唱,传达出一种欢乐的氛围。
  • 花如上苑常成市:花卉如同繁华的市场,表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 酒似新丰不直钱:酒的价格便宜,表达了人们在欢乐时光中尽情享受的心情。
  • 老子未须悲白发:老年人不必为白发感到忧伤,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淡然态度。
  • 黄公垆下且闲眠:在黄庭坚的酒坛旁安然入睡,象征着享受生活的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如上苑”,将花卉比作繁华的市场,增强了生动的形象。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强调了欢快的氛围和生活的美好。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即使年老也要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禹祠:象征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
  • 明月:象征纯洁与宁静,常与思乡情结合。
  • 早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故山》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十里烟波明月夜”中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晴天
    • B. 雪天
    • C. 明月夜
    • D. 暴雨
  3. 诗中提到的“黄公”指的是谁?

    • A. 黄庭坚
    • B. 黄帝
    • C. 黄药师
    • D. 黄承儿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故山》和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情感,但《故山》更侧重于乐观与生活的享受,而《春望》则蕴含了对国事的忧虑与感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却同样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和同叔 踏莎行 踏莎行 古意 踏莎行 江上阻风 踏莎行(题中仙词卷) 踏莎行·哭奠陈修斋同志灵右 踏莎行 寄书 踏莎行 秋海棠 踏莎行 繇黄牛峡至净江,途次忆欧阳公小词,戏效颦二阕,时已量移南枢 其一 踏莎行 子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悲喜交切 一字旁的字 肝经火 将遇良才 读破 包字头的字 案摩 齊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功首罪魁 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涤地无类 包含呱的词语有哪些 左邻右里 大闻 瘐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