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傩二首 其二

《观傩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0:56:53

诗句

祓除啸梁祟,惊走散花魔。

切莫驱穷鬼,相从岁月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6:53

原文展示:

祓除啸梁祟,惊走散花魔。
切莫驱穷鬼,相从岁月多。

白话文翻译:

驱除啸声的妖邪,惊走飘散的花魁。
切勿驱赶穷鬼,日子已久伴随你我。

注释:

  • 祓除:祓,指驱除,去除不祥之物。
  • 啸梁祟:啸声的妖邪,指一种不安的气氛或邪灵。
  • 惊走:惊吓而逃走。
  • 散花魔:形象地描绘出一种与花有关的妖魔,可能象征迷乱和诱惑。
  • 穷鬼:形容贫困的鬼魂,象征穷困潦倒的状态。
  • 相从岁月多:与岁月相伴已久,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积累。

典故解析:

“祓除”一词常用于古代祭祀和驱邪活动中,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尊重与畏惧。这首诗充满了对鬼神与世俗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贫困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伯鱼,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诗人,擅长词和诗,尤其以豪放派风格见长。他的创作受到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诗中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妖魔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观傩二首 其二》在形式上简洁而内涵丰富,诗人用“祓除”与“惊走”的动作,生动描绘了驱赶妖邪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的“穷鬼”一词,既是对现实贫困的反映,也是对人们内心挣扎的一种象征。诗人在劝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驱除生活中的负面因素,而是要接受生活的种种,珍惜岁月的陪伴。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超自然的思考,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岁月”的强调,诗人提醒我们,生活的时间是缓慢而珍贵的,面对困境时,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祓除啸梁祟”:诗人想要驱赶那些不安的妖邪,传达出一种想要摆脱烦忧的愿望。
    • “惊走散花魔”:透过“散花魔”的意象,暗示生活中的诱惑和迷惑,提醒人们要警惕。
    • “切莫驱穷鬼”:强调不应过于执着于消灭生活中的贫困和困扰。
    • “相从岁月多”:表明岁月的陪伴是一种常态,生活的苦乐皆是经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妖邪比作“啸梁祟”,生动形象。
    • 拟人:将“穷鬼”拟人化,使读者对其产生情感共鸣。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倡导人们珍惜与岁月的陪伴,而非过度追逐短暂的解脱。

意象分析:

  • 妖邪与贫鬼:象征着生活中的困扰与不安,反映人们内心的恐惧。
  • 岁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积累,强调了时间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祓除”的意思是: A. 驱赶
    B. 召唤
    C. 保护
    D. 观察

  2. 诗中提到的“穷鬼”象征着: A. 富裕
    B. 贫困
    C. 幸福
    D. 美好

  3.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 A. 追求财富
    B. 珍惜岁月
    C. 驱赶妖邪
    D. 享受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关注生活的现实与内心的挣扎,而李白则在追求超脱与自然的意境中游刃有余。两者之间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刘克庄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踏碎九街月 水调歌头·买得一航月 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 满江红(寿邹给事) 诉衷情 生查子 减字木兰花 踏莎行 桃源忆故人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仞无枝 口字旁的字 积德累功 靑字旁的字 九回肠断 百折不移 臣字旁的字 苦头 高字旁的字 有夏 风举云摇 细猥 爿字旁的字 转盼流光 包含坠的词语有哪些 乐不极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