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江红 重九登增江凤台望崔清献故居

《满江红 重九登增江凤台望崔清献故居》

时间: 2025-04-30 05:18:50

诗句

凤去台空,庭叶下、嫩寒初透。

人世上、几番风雨,几番重九。

列岫迢迢供远目,晴空荡荡容长袖。

把中年、怀抱更登台,秋知否。

天亦老,山应瘦。

时易失,欢难久。

到于今惟有,黄花依旧。

岁晚凄其诸葛恨,乾坤只可渊明酒。

忆坡头、老菊晚香寒,空搔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8:50

原文展示

满江红 重九登增江凤台望崔清献故居
作者:陈纪 〔宋代〕

凤去台空,庭叶下嫩寒初透。人世上几番风雨,几番重九。列岫迢迢供远目,晴空荡荡容长袖。把中年怀抱更登台,秋知否。天亦老,山应瘦。时易失,欢难久。到于今惟有,黄花依旧。岁晚凄其诸葛恨,乾坤只可渊明酒。忆坡头老菊晚香寒,空搔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登高望远的场景。凤台已经空荡,庭院里的叶子在初寒中轻轻摇曳。人生经历了多少风雨,几度重阳。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晴空洒下的阳光让人感觉轻松自在。中年人再次登上高台,秋天你是否知道?天也渐渐老去,山也显得瘦弱。时光易逝,欢乐难以长久。如今唯一留下的,只有那依旧盛开的黄菊。岁末时,令人惆怅的诸葛亮的遗恨,乾坤之间,唯有渊明的美酒可慰藉。回忆坡头的老菊,晚香阵阵,在寒风中惆怅地搔首。

注释

  • 凤去台空:凤台原本是凤鸟栖息的地方,暗指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 重九: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登高的传统节日。
  • 列岫:指远处的山峦,形容景色的遥远。
  • 黄花:指菊花,象征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 诸葛恨:诸葛亮因其谋略和忠诚而被后人尊敬,但也因未能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纪,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思绪万千。因对崔清献故居的追忆,诗中夹杂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时的感受与思考。开头“凤去台空”就传达出一种凄凉之感,暗示着过往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诗人借助“庭叶下嫩寒初透”的描写,表现出初秋的寒意,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的山峦,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尽管人生几经风雨,但在这晴空下,似乎一切都显得渺小而轻松。

中间的“把中年怀抱更登台,秋知否”则是对自身年华的感慨,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接下来的“天亦老,山应瘦”则更进一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哲思,时光的易逝与欢乐的短暂,使得诗人感到一丝悲凉。结尾处“岁晚凄其诸葛恨,乾坤只可渊明酒”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留下了对历史人物的惋惜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似乎在呼唤一种超脱与洒脱。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理解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去台空:象征着繁华已逝,内心的孤寂。
  2. 庭叶下嫩寒初透:描绘秋天的气息,感受到寒意的来临。
  3. 人世上几番风雨,几番重九:对人生经历的回顾,感慨事事无常。
  4. 列岫迢迢供远目:远山层叠,视野开阔,象征着无尽的思考。
  5. 晴空荡荡容长袖:晴空下的轻松与自由,抒发一种洒脱的情绪。
  6. 把中年怀抱更登台,秋知否:对自身中年生活的反思,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成熟与收获。
  7. 天亦老,山应瘦:借自然变化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8. 时易失,欢难久:强调时光的易逝与欢乐的短暂。
  9. 到于今惟有,黄花依旧:黄菊的盛开象征着传统与恒久的美好。
  10. 岁晚凄其诸葛恨:涉及历史人物的遗憾,抒发对历史的思考。
  11. 乾坤只可渊明酒:引出陶渊明的洒脱,表达对人生的态度。
  12. 忆坡头老菊晚香寒,空搔首:回忆往昔,感到惆怅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去台空”比喻过往的繁华已逝。
  • 拟人:通过“天亦老,山应瘦”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台:象征着繁华与往昔。
  • 黄花:菊花,象征着重阳节与长久的美好。
  • 山川:代表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无常。
  • :引申为人生的乐趣与对逝去岁月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满江红》中提到的重阳节是指哪一天? A. 农历九月初九
    B. 农历八月十五
    C. 农历十月初一
    D. 农历七月七日

  2. “天亦老,山应瘦”中的“老”指的是什么? A. 天空的颜色
    B. 时间的流逝
    C. 大自然的变化
    D. 人生的悲伤

  3. “惟有黄花依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留恋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友情的珍惜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王之涣《登高》与陈纪的《满江红》,尽管主题相似,都是描写重阳节的登高,但王之涣的诗更注重气势的描绘,而陈纪则更倾向于内心的情感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舟中晚兴 黄州晚泊 行县夜宿胡民部鹤汀山庄和壁间韵 印无数 石钟山 至西昌知周栎园先生无恙且得手书 送别施愚山先生 九日晦再至南崖 九月同集蔡翼皇太守来青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禾字旁的字 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弄鬼掉猴 包含弼的词语有哪些 不吝珠玉 正出 监就 平肆 拣精择肥 麥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千夫所指 麻字旁的字 包含帝的成语 戈字旁的字 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甲骨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羊破菜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