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河西歌三首

《河西歌三首》

时间: 2025-05-02 05:41:09

诗句

冒顿驱降过月支,蟠成右臂尽西陲。

玉关驿路才如线,可念河西十万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1:09

原文展示:

河西歌三首

冒顿驱降过月支,
蟠成右臂尽西陲。
玉关驿路才如线,
可念河西十万师。


白话文翻译:

冒顿派兵征服了月支,
他的势力像右手臂一样蔓延到西陲。
玉关的驿路就像一根细线,
令人怀念的是河西的十万大军。


注释:

字词注释:

  • 冒顿: 指匈奴的单于,曾多次征讨中原地区。
  • 月支: 古代指代中亚地区的一个部落或国家。
  • 蟠成: 形容力量或者势力的盘旋、扩展。
  • 右臂: 比喻实力或势力的延伸。
  • 西陲: 指西方的边界地区。
  • 玉关驿路: 古代通往西域的驿道,象征交通的便利。
  • 可念: 值得怀念、思念。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及的“冒顿”是历史上著名的匈奴首领,他的征战活动对汉朝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 “河西”即今日的甘肃一带,是历史上重要的通商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时春,明代诗人,字子春,号秋水,生于江南,精通诗文,其作品通常以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以历史为镜,抒发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英雄豪杰的怀念。


诗歌鉴赏:

《河西歌三首》是赵时春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冒顿的强势与河西的壮丽,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将士的怀念。全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提到冒顿的征战,表达了匈奴的强大与对中原的威胁,紧接着用“蟠成右臂”描绘了其势力的扩展,形象生动且引人深思。接下来的“玉关驿路才如线”,诗人通过细腻的比喻,展现了通往西域的交通之便,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脆弱与外敌的压迫。

最后一句“可念河西十万师”,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河西将士的怀念与敬仰,体现了民族情怀和对英雄的赞美。整首诗在叙事和抒情之间游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传递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冒顿驱降过月支:讲述匈奴首领冒顿的征战,直指月支,暗示对中原的威胁。
  2. 蟠成右臂尽西陲:形容冒顿的势力像手臂一样扩展到了西方边界,彰显其强大。
  3. 玉关驿路才如线:用比喻手法,将玉关的驿道比作细线,形象展示了交通的便利。
  4. 可念河西十万师:抒发对河西将士的怀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的崇敬。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驿路比作细线,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的传承与对国士的怀念,表达了对强敌的警惕与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冒顿: 强权与战争的象征。
  • 月支: 外敌的代表,暗示战争带来的动荡。
  • 玉关: 象征着通商与交流的渠道,亦暗示国家的脆弱。
  • 十万师: 英勇将士的化身,体现了民族的希望与骄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冒顿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a) 汉
    b) 匈奴
    c) 唐
    答案: b) 匈奴

  2. “玉关驿路才如线”中“如线”是指什么? a) 交通便利
    b) 人员稀少
    c) 线路繁杂
    答案: a) 交通便利

  3.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忧虑与怀念
    c) 讽刺
    答案: b) 忧虑与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英雄豪杰的颂扬。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赵时春: 杜甫的诗多表现出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刻反思,而赵时春则更强调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国家的忧虑,二者在主题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战争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中归盩厔 山路偶兴 甬桥旧业 登灵应台北望 赠楚州郭使君 夜从法王寺下归岳寺 答韦八 西河雨夜送客 感所见 题州北路傍老柳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亠字旁的字 床结尾的成语 祸结尾的成语 空费词说 矛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見字旁的字 霞壁 言行不贰 聿字旁的字 式则 卵盐 钓屠 袒胸露背 恶意中伤 狂驰子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