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3:46
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碧翁翁倦眼是慵开,云尾憺愁余。倩剑锋抉破,常娥唤醒,翻自踌躇。江汉交流北渚,暗水动潜虚。不是骑鲸客,跋浪长鱼。梦去音尘千里,问上都灯市,绛蜡何如。老南浮羁客。三十六鳞疏。岁华新心情非旧,听邻娃笑语转更初。花南漏,丁丁遥夜,窗掩灯孤。
诗中描绘了一个无月的上元夜,诗人感到疲倦,眼睛懒散地睁开。云彩的尾巴似乎也带着忧愁。细剑划破了黑夜,仿佛常娥在呼唤,令我感到犹豫不决。江汉水流交汇在北岸,暗流涌动,似乎有潜在的虚无。不是骑鲸的客人,也不是在浪上长鱼的人。梦境中的音信已经隔了千里,询问上都的灯市,红蜡烛又如何呢?我这位老南方的羁客,三十六鳞的鱼似乎已变得稀疏。岁月新鲜,心情却与旧日不同,听见邻家的孩子们笑语,仿佛又回到了最初。花南漏水,丁丁的声响在遥远的夜里,窗帘掩着孤独的灯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48-1922),字葆光,号梦云,清末民初的诗人、学者,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创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词以无月的上元夜为背景,构建了一种孤独而沉思的氛围。开篇处的“碧翁翁倦眼是慵开”,利用视觉的疲惫感,传达出一种无力感。紧接着,诗人以“云尾憺愁余”来引入情绪,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意境。常娥的呼唤与细剑的划破,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但同时也揭示出一种内心的踌躇与犹豫。
词中提到的“江汉交流北渚”,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动人之处,然而“暗水动潜虚”的描述又暗示了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诗人以“不是骑鲸客,跋浪长鱼”自我反省,表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感,似乎在提醒自己应脚踏实地。
后半部分通过“梦去音尘千里”反映出对远方的思念,而对灯市的询问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岁华新心情非旧”体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伴随着邻娃的笑语,似乎又唤起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表现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常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岁华新心情非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沈曾植的《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二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沈曾植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自省,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爱情的怀念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