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使北

《使北》

时间: 2025-04-27 08:57:09

诗句

廷争堂堂负直声,飘零沙漠若为情。

程婴存赵真公志,赖有忠良壮此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7:09

原文展示:

使北
廷争堂堂负直声,
飘零沙漠若为情。
程婴存赵真公志,
赖有忠良壮此行。

白话文翻译:

北去的旅程中,政争的声音在堂前回荡,
在沙漠中漂浮的情感仿佛无处寄托。
程婴怀有赵公的志向,
依靠忠良之士,壮大了这次出行的气概。

注释:

  • 廷争:朝廷的争斗。
  • 堂堂:形容气势壮大、声势赫赫。
  • 飘零沙漠:意指在荒凉的沙漠中,情感如同无根的浮萍。
  • 程婴:指程婴,历史上赵氏家族的忠臣。
  • 赵真公:赵氏家族的代表,强调忠诚与志向。
  • 忠良:忠诚正直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为人忠诚正直,尤其在国难时期表现出极高的爱国情怀。文天祥在抵抗元朝侵略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最终被俘而殉国。

创作背景:

《使北》写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忠臣志士的崇敬,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歌鉴赏:

《使北》是一首充满深情与豪情的诗作,文天祥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国家动荡中的忠诚与奋斗。诗的开头“廷争堂堂负直声”,直指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揭示了国家动乱的根源。接着“飘零沙漠若为情”,则通过沙漠的意象,传达出深切的孤独与无助,仿佛在诉说着情感的无处寄托。

而后一句“程婴存赵真公志”,则将目光转向历史,提及忠臣程婴,象征着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扩大了诗的历史和文化层面。最后“赖有忠良壮此行”,表达了文天祥对忠良之士的依赖与期待,传达出一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决心。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意蕴深厚,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历史典故,使读者不仅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也激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这是文天祥作品中常见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廷争堂堂负直声:描绘朝廷的争斗声势,突显政局不宁的背景。
  2. 飘零沙漠若为情: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情感在荒凉中无处寄托。
  3. 程婴存赵真公志:借用历史人物程婴,表达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
  4. 赖有忠良壮此行:强调依靠忠良之士的团结,增强出行的力量与信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沙漠中的漂浮,形象地表现出孤独与无助。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加了诗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厚重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回顾历史人物的忠诚与志向,激励后人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境,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廷争:象征着政治斗争与动乱。
  • 沙漠:寓意孤独和无依无靠。
  • 程婴:代表忠诚与理想。
  • 忠良:象征着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文天祥在《使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李白
    • B. 程婴
    • C. 杜甫
    • D. 王维
  2. 填空题:诗中“飘零沙漠若为情”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感受。

  3. 判断题:诗中的“廷争”指的是朝廷的稳定与和谐。(对/错)

答案:

  1. B
  2.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
  •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天祥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史唐英二首 谒金门 偶连日食鸡夜梦有截一支者颇怜之有谓予言鸡 有感 书怀 次韵大人书怀 予游潼川将访魏城令君李仲明而不果作此寄之 再游蒋山 元质苦留过重阳且约泛舟观泉二首 喜仲明西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库伦 龍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上番 采字头的字 肤如凝脂 包含慌的词语有哪些 先行后闻 飞矛 齊字旁的字 偃武櫜兵 言字旁的字 龙门点额 娓娓动听 街檐 进贤达能 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