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45
元夕二首
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故乡的今夜是元宵节,我独自坐在偏远的村落中感到寂寥。
幸好有遗留下来的经文可以相伴,庆幸没有车马来邀请我。
春天还在草阁上,梅花先行绽放,月光照满空庭,雪尚未融化。
堂上花灯汇集,重重的门阀应该会想起我这个身处遥远的人。
去年今天我在燕台上卧卧,午夜铜鼓声隐约如雷。
月光映照在园楼,灯影显得幽暗,风将马蹄声传来。
在荒凉的万里之外频频回首,羌笛声在三更时分徒自哀伤。
我仍记得昔日的欢乐,孝皇曾为两宫开设盛宴。
作者介绍:王守仁(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因其哲学思想“心学”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哲学思考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于元宵佳节,王守仁身处蛮村,感受到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表达了对往昔欢乐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起首两句,诗人以故乡的元宵节为切入点,借景抒情,表达了节日的欢愉与自己身处蛮村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通过“遗经”表达了对文化的依赖与珍视,暗示在孤独中也能寻找到精神的慰藉。
后面的几句则通过春梅、明月、花灯等意象,描绘出元宵夜的美丽景象,但诗人却感到身在重门之内,心与外界的隔阂。从“去年今日卧燕台”的回忆中,诗人更是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突显出一种深切的时光流逝感。最后,诗人以羌笛自哀结束,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欢乐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深沉的思乡情怀与人生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文化的珍视。
诗词测试:
元宵节又称为?
诗中提到的“蛮村”指的是?
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主要体现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元宵夜》同样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但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王守仁则在热闹中感受到孤独,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