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2:04
过常熟县
作者:王鸿绪 〔清代〕
望齐门北水潆洄,
信宿扁舟荡桨来。
乌目山高临雉堞,
桃源涧仄逼城隈。
多情幽鸟迎人语,
无数闲花傍路开。
好景赏心难自遣,
不妨携杖更登台。
在齐门北边,河水波光粼粼,
昨夜在这里停留的小舟正在荡桨而来。
乌目山高耸,俯视着城墙,
桃源涧狭窄,逼近了城的边缘。
情感丰富的幽鸟在迎接我的到来,
路旁的闲花开得繁多。
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却难以自已,
不如带上拐杖再去登高望远。
“桃源”典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理想的生活场所,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鸿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苏常熟。他以诗歌见长,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鸿绪游历常熟县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愉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过常熟县》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心境的诗作。诗中,王鸿绪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齐门北的水面、乌目山的高耸、桃源涧的幽静,呈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开篇以“望齐门北水潆洄”引入,清澈的水面给人以宁静的感受,随即“信宿扁舟荡桨来”则勾勒出诗人在自然中流连的情景。诗中多情的鸟儿与路旁闲花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生动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欢快。结尾两句“好景赏心难自遣,不妨携杖更登台”,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以及想要更深入体验自然之美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既有对当下美好的享受,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正是王鸿绪诗作的魅力所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享受美好景色时的愉悦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乌目山”是指什么?
“桃源涧”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人希望在欣赏美景时做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山水的静谧,而王鸿绪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和情感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