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1:38
原文展示:
怪底微禽似有知,区区舌吻竟奚为。
欲将终日能鸣巧,深为当时远害思。
布谷尚应勤播种,春畦何事较公私。
谁如独占催科考,无复阳城恨拙迟。
白话文翻译:
奇怪的是,小小的鸟儿似乎有知觉,它那小小的嘴巴究竟在做什么呢?
它整天都能巧妙地鸣叫,深深地为了当时远离危害而思考。
布谷鸟还应该勤奋地播种,春天的田地为何要计较公私呢?
谁能像它那样独自占据催税的考核,不再有阳城那样恨自己拙劣迟缓的遗憾。
注释:
- 怪底:奇怪的是。
- 微禽:小鸟。
- 区区:小小的。
- 舌吻:嘴巴。
- 奚为:做什么。
- 能鸣巧:巧妙地鸣叫。
- 远害思:远离危害的思考。
- 布谷:布谷鸟,春天常见的鸟类,常被认为是播种的象征。
- 春畦:春天的田地。
- 较公私:计较公私。
- 催科考:催税的考核。
- 阳城:地名,此处可能指某个地方或人物,具体背景不详。
- 恨拙迟:恨自己拙劣迟缓。
诗词背景:
作者廖行之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只小鸟的鸣叫,隐喻了当时社会中催税的情景,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鸟的鸣叫为切入点,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小鸟以智慧和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中“怪底微禽似有知”一句,既表达了对小鸟行为的惊讶,也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疑惑。后文通过对布谷鸟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播种和催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社会公私不分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小鸟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首句“怪底微禽似有知”,通过“怪底”和“似有知”的搭配,表达了对小鸟行为的惊讶和对其智慧的认可。
- 次句“区区舌吻竟奚为”,用“区区”形容小鸟的嘴巴,强调其微小,而“竟奚为”则引出对小鸟行为的疑问。
- 第三句“欲将终日能鸣巧”,通过“能鸣巧”形容小鸟的鸣叫技巧,暗示其行为的巧妙和目的性。
- 第四句“深为当时远害思”,用“深为”和“远害思”表达了对小鸟行为的深刻理解和对其远离危害的思考。
- 第五句“布谷尚应勤播种”,通过“布谷”和“勤播种”的搭配,引出春天的播种活动,与催税形成对比。
- 第六句“春畦何事较公私”,用“春畦”和“较公私”表达了对春天田地公私不分的批判。
- 第七句“谁如独占催科考”,通过“独占”和“催科考”的搭配,强调了催税的独占性。
- 第八句“无复阳城恨拙迟”,用“无复”和“恨拙迟”表达了对过去遗憾的否定和对现状的接受。
意象分析:
- 微禽:小鸟,象征着微小和脆弱,但在诗中被赋予了智慧和思考的能力。
- 舌吻:小鸟的嘴巴,象征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 布谷:布谷鸟,象征着春天的播种和生机。
- 春畦:春天的田地,象征着农业和生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微禽”指的是什么?
A. 小鸟
B. 小兽
C. 小鱼
D. 小虫
-
诗中“布谷尚应勤播种”一句,布谷鸟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播种
B. 秋天的收获
C. 冬天的休息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春畦何事较公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批判?
A. 农业生产
B. 社会公私不分
C. 政治腐败
D. 经济不景气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鸟鸣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廖行之的这首诗都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王维的《鸟鸣涧》与廖行之的这首诗都通过鸟鸣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