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道傍丛祠榜云老人庙

《道傍丛祠榜云老人庙》

时间: 2025-07-30 15:25:05

诗句

里俗崇祠想报功,袍鞾包裹雪髯翁。

休嗟事始无人识,纵有丰碑亦是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5:25:05

原文展示

道傍丛祠榜云老人庙
作者: 张镃 〔宋代〕

里俗崇祠想报功,
袍鞾包裹雪髯翁。
休嗟事始无人识,
纵有丰碑亦是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乡里对祠堂的崇尚,似乎希望能通过祠堂来报答功德。袍子和鞾子包裹着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可惜的是,事情刚开始时却没有人认得他,哪怕有丰碑立在那里,也不过是空洞无物。

注释

字词注释:

  1. 里俗:乡里的风俗。
  2. 崇祠:崇拜祠堂。
  3. 袍鞾:袍子和鞾子,古代的衣服和腰带。
  4. 雪髯翁:白发白须的老人。
  5. 休嗟:不必叹息。
  6. 丰碑:丰功伟绩的碑刻。
  7. :空虚,没有实际意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丰碑”常用于指代为某种功德而立的纪念碑,象征被人们铭记的伟业。然而,诗中提到的情况却是这样的丰碑无人问津,反映了人们对功德的遗忘和对历史的漠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孟坚,号玉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有关。诗中对祠堂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功德的追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们遗忘历史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乡村风俗和历史遗忘的思考。开篇“里俗崇祠想报功”指出乡村对祠堂的崇拜,是对历史功绩的向往和尊重。接着描绘了“袍鞾包裹雪髯翁”,这个形象不仅是对老人的敬重,也象征着历史的深沉与沧桑。然而,接下来的“休嗟事始无人识”,则透出了一种无奈和悲凉,尽管老人的功绩显赫,仍然无人知晓,最终形成了一种对历史的遗忘与冷落。最后一句“纵有丰碑亦是空”,更是将这种感觉推向了极致,丰碑如同空壳,缺乏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表达了对人们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漠视,以及对传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里俗崇祠想报功:乡村的风俗是崇拜祠堂,希望借此来报答功劳。
  2. 袍鞾包裹雪髯翁:袍子和腰带包裹着白发老者,象征着历史的尊重。
  3. 休嗟事始无人识:不必叹息,事情刚开始时无人识得这位老人。
  4. 纵有丰碑亦是空:即使有丰碑立在这里,也不过是空洞无物。

修辞手法:

  • 对比:崇拜的祠堂与无人识的老者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丰碑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但在此却是空灵的。
  • 反讽:诗中对丰碑的描述,反映出对历史遗忘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遗忘的警惕,表达了对伟大功绩的尊重与对人们无情遗忘的哀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祠堂:历史的象征,承载着乡村的记忆。
  2. 雪髯翁:象征着古老的智慧与经历。
  3. 丰碑:代表着功绩与历史的记载,但在诗中却显得无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丰碑”象征什么?
    A. 历史的遗忘
    B. 乡村的崇拜
    C. 伟大的功绩
    D. 无人识得

  2. 填空题:在这首诗中,老人的形象象征着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遗忘的批判。 (对/错)

答案:

  1. C
  2. 历史的智慧与沧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乡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 王维《鹿柴》: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两者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张镃更侧重于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关注个人的生存困境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中国古代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旌表陈节妇古意 诫子 蛟龙歌 饯竹所叔赴庆元征官和韵 饯何君元赴汾阳儒谕 见田察使 寄谢夹谷书隐先生四十四韵 寄王提举 寄王南叟寓江乡 寄田察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研精究微 混然天成 奉佐 此事体大 力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小丑跳梁 寸字旁的字 罗曼蒂克 内壸 简捷了当 救火扬沸 旡字旁的字 治开头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筝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