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分题得古木

《分题得古木》

时间: 2025-07-27 20:43:45

诗句

穴处曾经起怒雷,断藤枯藓半离披。

根茎托土何妨远,会见春风长活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43:45

原文展示:

分题得古木
作者: 张镃 〔宋代〕

穴处曾经起怒雷,
断藤枯藓半离披。
根茎托土何妨远,
会见春风长活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树木,曾经遭受雷电的摧残,树干上的枯藤和苔藓已经脱落。即便它的根茎在土中埋藏很深,也不怕距离遥远,因为它依旧能够在春风中生长出新的枝叶。

注释:

  • 穴处:指树木的根部或生长的地方。
  • 怒雷:形容雷电的猛烈。
  • 断藤、枯藓:指树身上已经干枯的藤蔓和苔藓。
  • 根茎托土:指树木的根茎扎根于土中。
  • 何妨远:即不怕远离的意思。
  • 会见春风:形容树木在春天的气候下重新生长。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古木本身象征着经历风雨的坚韧与生命力,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体现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时刻,诗人可能在游历中遇到这棵古木,因而产生了对生命的思考。它反映了诗人对古木的敬仰以及对生命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古木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的坚韧与生命的顽强。开头两句描绘了古木经历雷电摧残后的景象,表现出一种荒凉与孤独的美感。“怒雷”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暗示了生命中难以避免的苦难和挑战。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希望与重生,描绘古木在春风中重新焕发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中展现的过程,从遭遇摧残到重新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不屈的精神。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给人以启迪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穴处曾经起怒雷:古木的生长地点经历过雷电的猛烈袭击,体现了自然的威力。
  2. 断藤枯藓半离披:树木上的藤蔓和苔藓因受到摧残而干枯,显示出古木的衰败。
  3. 根茎托土何妨远:尽管根茎深入土壤,离开了原来的环境,依然不怕远离。
  4. 会见春风长活枝:在春风的温暖中,古木又重新生长出新的枝叶,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木的经历比作生命的考验,体现诗人的哲理思考。
  • 拟人:赋予古木以生命的特质,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强调无论遭受多大的苦难,依旧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和复苏,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着经历风雨的坚韧与生命力,代表着不屈的精神。
  • 怒雷:象征着生命中的挫折与苦难。
  • 春风:象征着希望和再生,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古木曾经经历过什么自然现象?

    • A. 雪
    • B. 雷电
    • C. 风暴
    • D. 洪水
  2. 诗中的“根茎托土何妨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恐惧
    • B. 坚韧
    • C. 失落
    • D. 疲惫
  3. 古木在春风中再次生长出什么?

    • A. 新芽
    • B. 枯叶
    • C. 枝叶
    • D. 果实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镃的《分题得古木》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注重自然的坚韧与生命的哲理,后者则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孤独感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园中偶题 春行 路傍曲 通济口 山家五首 其五 春雨 闲居对食书媿 马上作 花时遍游诸家园 贫中自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卜字旁的字 装甲舰 殊涂同归 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唯其 直扑无华 俏皮话 终无了局 一息尚在 骈首就僇 箔头 页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惜指失掌 毋字旁的字 包含坠的成语 包含妹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