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05
闻降湖北提盐
一为散吏寄郊坰,
三见南山木叶零。
病著不能朝帝所,
老来只合奉祠庭。
绣衣玉节官仍作,
流水桃花路再经。
洞口故人应问我,
淹留何处发星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身为散官而寄情于乡野,三次看到南山的树叶飘零,因病未能朝见皇帝,老来只能在祠堂里奉献祭祀。即使身为官员,依然需要经过流水桃花的道路,再次回到故乡。洞口的老朋友应该会问我,我在何处消磨时光,仰望星空。
曾几(生卒年不详),字元甫,号白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闻降湖北提盐》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看法,以及个人在政治中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官场的感悟。开篇的“散吏”一词,透露出诗人身份的卑微和无奈,而“寄郊坰”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依恋。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对南山木叶飘零的描绘,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中的“病著不能朝帝所”,不仅表达了诗人因病无法朝见皇帝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对权力中心的疏离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更倾向于回归自然,与故土相连,体现出一种对单纯生活的向往。
“绣衣玉节官仍作”,则暗示了即便身为官员,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最后两句则传达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个人的感悟,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通过个人对故乡的眷恋、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出一位老者的智慧与淡泊。
诗中提到的“散吏”是指什么?
诗人因何原因未能朝见皇帝?
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杜甫《春望》与曾几《闻降湖北提盐》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国事,而曾几则侧重于个人的生活感受与自然的描绘。两者在情感基调上也有所不同,杜甫的笔调更为沉重,而曾几则显得更为轻灵、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