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6:05
仙城李子长,短发不及寸。
家有觅粟儿,时无郭元振。
经年断往还,使我勤问讯。
宁知造化心,天地无情尽。
在仙城中,李子树生长茂盛,我短短的头发也不及一寸。
家中有个觅食的孩子,却总是没有郭元振那样的天赋。
多年间断绝了往来,使我不得不勤于问候。
怎能知道造化的心意,天地间的情感已然尽失。
《寄李子长 其一》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感慨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仙城李子树的生长,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然而,短发与觅粟儿的意象则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对理想的追求。诗句中,作者对郭元振的提及,不仅是对才华的向往,更是对自己境遇的不满与无奈。
全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感情,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造化无情的叹息,令人深思。诗的情感基调在自然与人生的交融中显得尤为深邃,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命运的无常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郭元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曹操
C. 郭嘉
D. 刘备
诗中“短发不及寸”反映了作者的什么状态?
A. 年轻
B. 年老
C. 富裕
D. 聪明
“宁知造化心”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
B. 朋友
C. 命运
D. 财富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献章的《寄李子长 其一》更注重对生活境遇的思考,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