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梅 其一

《观梅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6:38:05

诗句

苍烟乔木野人家,数掩山篱一径斜。

此老不知何面目,只将空手对梅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8:05

原文展示:

观梅 其一
作者: 方岳 〔宋代〕
苍烟乔木野人家,数掩山篱一径斜。
此老不知何面目,只将空手对梅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家,周围是苍茫的烟雾和高大的树木,山篱笆的缝隙中只露出一条斜斜的小路。诗中说,这位老人似乎不知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是空手面对着梅花,显得有些迷茫。

注释:

  • 苍烟:指苍茫的烟雾,形容远处的景色朦胧。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数掩:几处被掩盖,指隐蔽的地方。
  • 山篱:山间的篱笆,以界定田地或居所。
  • 一径斜:一条斜斜的小路。
  • 此老:指老者,可能是诗人自喻。
  • 何面目:形容不知自己是什么样子。
  • 空手:手中无物,表示无所依靠或无所作为。

典故解析:

“此老不知何面目”可能引申出对自我认知的迷茫感,与道教文化中“无为”的思想有一定关联,强调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德润,号山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方岳隐居山林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方岳的《观梅 其一》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图景,诗中所描绘的环境既有苍烟密林的朦胧之美,又有梅花的独特韵味。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沉思。诗中“此老不知何面目”的句子,深刻揭示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迷惘与敬畏,传达出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探寻。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感,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风景描写,更深化了其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苍烟乔木野人家:描绘出一种隐蔽的生活环境,苍烟弥漫,树木高耸,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2. 数掩山篱一径斜:山篱隐现,斜路蜿蜒,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在引导读者走入这幅山水画中。
  3. 此老不知何面目:诗人自喻为“此老”,表达了对身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4. 只将空手对梅花:表现了诗人面对梅花时的无助与空虚,暗示了对美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偶:如“苍烟乔木,数掩山篱”,形成对称之美。
  • 比喻:用“此老”比喻诗人,表现孤独与迷茫。
  • 意象:梅花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高洁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身份的迷惘,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苍烟:营造出一种神秘的空间感,暗示人世的渺小。
  • 乔木: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烟”的意思是什么?

    • A. 清晰的景色
    • B. 朦胧的烟雾
    • C. 高大的树木
    • D. 明亮的天空
  2. 诗人面对梅花时的状态是?

    • A. 兴奋
    • B. 迷茫
    • C. 快乐
    • D. 忧伤
  3. “此老”在诗中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自己
    • C. 一位隐士
    • D. 画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春日偶成》(朱熹)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但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独立,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
  • 朱熹的《春日偶成》:通过春天的气息表现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方岳的隐逸情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田家乐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 贺必远叔四月八日洗儿 戏题 又除夕绝句 冬至前三日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一 轿中绝句 醉笔呈尚长道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字旁的字 常便 具瞻所归 票本 丶字旁的字 背曲腰弯 离乡别井 赤字旁的字 足多 鳥字旁的字 犹鱼得水 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楼阁亭台 玉箫金管 龠字旁的字 请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