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闻鸮有感

《闻鸮有感》

时间: 2025-07-29 15:48:39

诗句

鸱鸮夜入禁垣鸣,阿阁鸾凰不听声。

感我正兴家国念,寒梅唤尽到天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5:48:39

诗词名称: 闻鸮有感

作者: 卢祥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鸱鸮夜入禁垣鸣,
阿阁鸾凰不听声。
感我正兴家国念,
寒梅唤尽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鸱鸮在夜间飞入禁苑鸣叫,
高阁上的鸾凰却听不见它的声音。
这让我正好勾起了我对家国的思念,
寒梅花在夜里呼唤,直至天明。

注释:

  • 鸱鸮:一种夜间活动的鸟,象征着凶兆或忧虑。
  • 禁垣:指宫廷的围墙,象征禁忌或权力中心。
  • 阿阁:指高阁,常用于形容高贵的居所。
  • 鸾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和吉祥。
  • 兴家国念:表达对国家和家庭的关心与期盼。
  • 寒梅:严寒中盛开的梅花,象征坚韧和希望。

典故解析:

“鸱鸮”在古代常被视为不祥之鸟,象征着忧虑和不安。“鸾凰”则是吉祥的象征,出现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代表着美好的愿景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祥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因其诗作多涉及政治和人生哲理而受到关注。他的风格多为沉郁,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时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是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思考。鸱鸮的鸣叫引发了诗人的家国情怀,显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诗歌鉴赏:

“闻鸮有感”通过鸱鸮的鸣叫引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对国家的关心。诗人在黑夜中听到鸱鸮的叫声,感受到一种不安的气息,而高阁上的鸾凰却没有察觉到这种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不仅加强了鸱鸮的凶兆意义,也突显出诗人对现状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家国的思念,寒梅的意象在这里不仅象征着冬日的坚韧,也暗示着希望的到来。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鸱鸮夜入禁垣鸣:夜晚,鸱鸮飞入禁苑,鸣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2. 阿阁鸾凰不听声:高阁上的神鸟鸾凰却未能听到这一声响,象征着对不安的忽视。
    3. 感我正兴家国念:这一声鸣叫勾起了我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4. 寒梅唤尽到天明:寒梅在夜里绽放,呼唤着希望的来临,直至天明。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鸱鸮与鸾凰)、拟人(寒梅唤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庭的深沉思念,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鸱鸮:象征着不安与忧虑。
  • 禁垣:象征权力与禁忌。
  • 鸾凰:象征美好与希望。
  • 寒梅:象征坚韧与希望的绽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鸱鸮”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吉祥
    • B. 不安
    • C. 美好
  2. 诗中“寒梅”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坚韧与希望
    • C. 悲伤
  3. 诗人通过什么引发了对家国的思念?

    • A. 鸾凰的鸣叫
    • B. 鸱鸮的鸣叫
    • C. 寒梅的绽放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怀。

诗词对比:

  • 卢祥的《闻鸮有感》和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与家庭的思念,但前者通过夜间的自然景象引发情感,后者则通过直白的国破家亡来表达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 寿星院寒碧轩 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 和陶贫士七首 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 皇太后阁六首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 其十 雨中花慢 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诗见寄,次其韵 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极杀 狂纵 弓字旁的字 怅怅不乐 露坛 以古为鉴 耳刀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结核杆菌 包含粱的词语有哪些 腰金衣紫 糸字旁的字 潚潚 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下太平 出师不利 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