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7:06
李陵古奇士,报国思捐躯。
孤军势已尽,忍辱降匈奴。
下马解铁衣,残卒同呜呜。
拔剑指白日,抆血临长途。
誓为鲁曹沫,耻作吴专诸。
肝肠在汉阙,日夜悲穹庐。
君王不相信,老母复何辜。
恶名岂复免,盛德将焉图。
子卿若旋归,视我今何如。
悲哉行路难,千古同欷歔。
李陵是古代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为了报国愿意捐躯。如今孤军已经势单力薄,他忍辱屈服于匈奴。下马解下铁甲,残余的士兵一起悲鸣。拔剑指向白日,抹去血迹走上漫长的征途。发誓要像鲁仲连那样为国赴死,却羞耻于成为吴子的杀手。我的心肝肠断在汉朝的阙门,日夜悲伤在这穹庐之中。君王不相信我,老母又何罪之有。恶名难以洗清,盛德又能有什么图谋。子卿如果回归,看看我如今的境况如何。悲哉,行路之艰难,千古以来同样令人叹息。
梁兰,明代诗人,虽不如一些著名诗人广为人知,但其作品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诗风多以悲壮和豪情为主,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行路难》创作于对李陵悲惨命运的反思之际,诗人通过李陵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行路难》是一首充满悲壮气息的诗,诗人以李陵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李陵作为汉代的名将,因投降匈奴而名声扫地,诗中通过李陵的内心挣扎,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命运的悲哀。
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李陵的壮志与忠心,紧接着则转入对他屈辱命运的描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下马解铁衣的画面,充满了无奈与悲凉,残卒的哀鸣不仅是对战斗的结束,更是对理想破灭的哀叹。接着,诗人以拔剑指日的壮志,以及对鲁仲连的赞颂,表明了他对英勇死志的向往,而对吴专诸的耻辱则表现了他对不义之事的拒绝。
整首诗情感深沉,层层推进,最后以对君王的不信任和对母亲无辜的哀叹收尾,令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无奈。诗人通过李陵的陈述,传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情的悲叹,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性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历史人物在逆境中的挣扎和无奈,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理想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李陵的投降是出于什么原因?
A. 为了生存
B. 为了荣誉
C. 为了复仇
D. 为了财富
诗中提到的“鲁曹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鲁仲连
B. 吴子
C. 李白
D. 杜甫
“悲哉行路难”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悲痛
C. 愤怒
D. 安宁
《行路难》通过李陵的故事,展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而《春望》则通过杜甫的视角,描绘了国家破碎带来的深重悲痛,二者共同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