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4:20
灵鹫十景 其八 理公岩
作者: 贝琼 〔明代〕
山僧住上方,高处更苍苍。
不雨云烟湿,长春草木香。
削成看小朵,幽绝拟空桑。
谩识跏趺处,白猿今亦亡。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山僧住在高处,周围的景色更加苍翠。即使不下雨,云雾依然湿润,春天的草木散发着芬芳。山的形状仿佛被削成小朵,幽静而绝美,似乎可以与空中的桑树相媲美。诗人随意回想起那位曾经打坐的地方,白猿如今也已不在。
贝琼,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重视文人雅士的时代,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山水和隐士生活。
这首诗创作于贝琼对山中隐士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高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开篇以“山僧住上方”引入,既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接下来的“高处更苍苍”则增强了对高度的强调,山的苍翠令人神清气爽,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种超然的境地。
“不雨云烟湿”一语描绘了即使在干旱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湿润和生命的气息,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切的感受。随着诗句的推进,“长春草木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草木的芬芳在空中弥漫,象征着生命的蓬勃。
在后面的描写中,“削成看小朵”,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山的雄伟与壮丽,似乎把山脉比作艺术家的作品,细腻而又生动。最后两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白猿的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也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思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渗透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形成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高山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生命变迁的感慨,形成了一种宁静、淡然的情感基调。
选择题:诗中“山僧住上方”中“上方”指的是:
A. 地面
B. 高处
C. 水边
D. 山下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猿”象征着__的消逝。
判断题:诗中“长春草木香”表达了春天的生机。 (对/错)
王维《山居秋暝》:
李白《静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