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2:39
见欧制干
阳枋 〔宋代〕
那师万里走东南,性学精微闻两三。
风月归来深体认,箪瓢自乐细沈涵。
岩前静索龟图秘,蜀口惊呼蚁战酣。
欲觅底寮整残断,峡天分借一屏岚。
这位老师走遍万里东南,性情和学问都很深奥,被人称道仅有两三。
在风月之中归来,深刻体会其中的真谛,像箪瓢一样自得其乐,细细品味其中的涵养。
在岩前静静寻找龟图的秘密,听到蜀口传来的惊呼,似乎蚂蚁在酣战。
想要寻找那底寮的残余与断裂,峡谷的天空仿佛借着一层薄云隔开。
阳枋,字不详,宋代诗人,以其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和哲理思考闻名。他的诗风常常融合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自然和人生哲学的探讨热潮,阳枋通过对游历的描述,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内心的平和。
《见欧制干》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崇敬以及对学问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万里旅行的场景,传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游历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探索,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的开头“那师万里走东南”,既是对老师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知识的追求。接下来的“性学精微闻两三”,则揭示了老师的学识深厚,令人仰望。诗人在这里用“风月归来深体认”来表现他对自然的感悟,似乎在说,真正的学问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对自然的观察。
“箪瓢自乐细沈涵”更是表现了诗人追求简单、自然生活的态度。与其追求繁华的生活,不如像箪瓢一样,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而后面的部分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探索精神。“岩前静索龟图秘”展现了诗人对深奥知识的渴求,而“蜀口惊呼蚁战酣”则是对自然生活的生动描写,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斗争。最后一句“峡天分借一屏岚”更是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象,令人沉醉。
整首诗通过对师长游历的描写,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简单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其乐。
诗中提到的老师是从哪里走来的?
A. 西北
B. 东南
C. 南方
D. 北方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自得其乐的生活?
A. 龟图
B. 箪瓢
C. 风月
D. 蚁战
在蜀口,诗人听到了什么?
A. 鸟鸣
B. 风声
C. 蚁战
D. 人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