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2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27:03
日落风䬘䬘,驱车行远郊。
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黄茅。
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
鬼火时独出,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一径欹还坳。
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客来羞厨庖。
浊醪誇泼蚁,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呼儿爇枯梢。
性朴颇近古,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岁月途中抛。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夕阳西下,微风轻拂,我驾车行驶在遥远的郊外。心中有所感伤,古老的坟墓掩映在黄茅之中。茅草中藏着狐兔的窝,四周是乌鸢的巢穴。鬼火时隐时现,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交集。一路行去,快要靠近破败的村庄,有条小径斜斜地向下延伸。迎着霜寒,听蟋蟀鸣叫,望着明月,观察蟏蛸的身影。老翁欢喜客人到来,客人却羞愧于厨房的琐事。浊酒欢饮,虫蚁争先,时令的果实依然新鲜。我们一边劝酒,一边对着寒灯,叫孩子去点燃枯枝。性情淳朴接近古人,言辞中没有那些琐碎的小事。忧愁与欢喜在世间并存,岁月在途中悄然流逝。谁知问路的客人,徒然成为扬雄的讥嘲。
作者介绍:长孙佐辅,字子贞,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宰相。他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常蕴含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社会环境繁荣,但诗人内心却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悲凉,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山行书事》是长孙佐辅在一次山行中所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开头的“日落风䬘䬘”,通过夕阳和微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下来的“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黄茅”,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古墓与黄茅交织,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生命的短暂。
诗中对生物的描绘如“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同时也映衬出人迹罕至的孤寂。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行至破村,诗人听见蟋蟀鸣叫,仰望明月,表明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但也暗示着一种孤独的情感。
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老翁的欢喜与客人的羞愧,表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疏离,浊酒与新果的对比,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世俗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反思。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体现了“忧欢并存”的人生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日落风䬘䬘”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古墓”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浊醪”的描写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山行书事》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