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6:49
水调歌头(元会曲)
作者:毛滂 〔宋代〕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余。
上手诏在廷云六玺之用,尚循秦旧。
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
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
崇宁大观之间,太史数奏五星循轨,众星顺乡,靡有错乱。
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
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
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
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
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的繁荣景象。诗中提到,九金使宋朝的国力更为强盛,八玉则让秦朝的余韵依然存在。上面皇帝的诏书在朝廷中,仍然遵循着秦朝的旧制。经过千年清洗,河洛地区的古籍文献被发掘出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如今的太平盛世,不仅是五星星辰按照轨道运行,万点星光也如同连珠一般璀璨。在崇宁和大观的时期,太史多次奏报星辰的运行,众星和谐,没有错乱之象。大明的衣袍下,神圣的君主在进行着精妙的治理。朝元归去,佩戴着金环,走在冷清的云路上。芝房里传来雅乐,仪凤高昂着头听着笙竽的乐声。天边的黄麾在晨曦中显现,春天的红鸾扇送来温暖,迟日洒在金铺之上。南山的色彩长存,唐虞的盛世依然如故。
毛滂(约989年-1043年),字子华,号君平,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文学家。他的词风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的情感,善用典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
《水调歌头(元会曲)》创作于宋代崇宁年间,时期正值宋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歌颂,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水调歌头(元会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宋代的繁荣景象和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以“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余”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力的强盛与文化的延续,展现出一种历史的自信与骄傲。接着,诗人用“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来强调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河洛不仅是地理的象征,更是文化的源头。诗中的“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则通过天文现象的描写,隐喻了国家的和谐与繁荣,以及社会的安定。
在诗的后半段,诗人通过对天文、乐器、春日美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祥和、安宁的氛围。特别是“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一句,展现出一种清冷与高远的感觉,仿佛描绘出一位君主在朝堂上施政的威仪。整首诗在音乐的韵律和意象的交织中,深刻地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文化传承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宋代繁荣的赞美,强调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毛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九金增宋重”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五星”主要指什么?
毛滂的《水调歌头(元会曲)》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前者更侧重于描绘国家的繁荣与历史的延续,而后者则倾向于个人的情感表达与人生哲学。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词人对不同主题的深刻理解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