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词 其十

《春词 其十》

时间: 2025-04-22 07:44:24

诗句

君心与物为春久,唤得春风破腊回。

天近自应通信息,梅花不用犯寒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44:24

原文展示

春词 其十
君心与物为春久,
唤得春风破腊回。
天近自应通信息,
梅花不用犯寒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与人的心情息息相关。只要心中充满春天的感觉,春风便会驱散寒冷,带来温暖。春天的到来,似乎是自然而然的,梅花也不需要再忍受寒冷的侵扰。

注释

  • 君心:指的是你的心情或心境。
  •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万物。
  • 为春久:与春天相伴的时间久了。
  • 唤得:召唤得到。
  • 破腊:指的是打破寒冬,迎接春天。
  • 天近:自然的天气变化。
  • 通信息:指天气变化的信息。
  • 梅花: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象征坚韧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景山,号竹溪,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绍兴,卒年不详。毛滂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擅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春词系列是毛滂对春天的感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该诗写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心中对春天的期盼与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春词 其十》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到来与心灵的契合。开头“君心与物为春久”便指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强调,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转变,更是内心感受和外界环境的共鸣。接着用“唤得春风破腊回”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力量,它仿佛从心中召唤而来,驱散了冬天的寒冷。诗的后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人与天之间的默契,认为春天的来临是自然规律,梅花在这个时候也能自然绽放,无需再忍受寒冷。整首诗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传达了淡淡的哲思和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心与物为春久:指诗人的心情与自然的春天息息相关,表现出一种心灵相通的状态。
  2. 唤得春风破腊回:春风的到来如同召唤,打破了冬天的寒冷,象征着温暖的回归。
  3. 天近自应通信息:自然变化是顺应天道,春天的讯息自然而然传递。
  4. 梅花不用犯寒来:梅花在春天的温暖中盛开,不再受寒冷的侵扰,象征着希望和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心灵状态,强调人心与自然的共鸣。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呼唤的能力,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到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内心的春天与外界自然之间的共鸣,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心: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
  • 春风:代表温暖与生机。
  • 梅花: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心与物为春久”表达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自然景象
    •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 C. 寒冬的残忍
    • 答案:B
  2. “唤得春风破腊回”中的“破腊”指的是什么?

    • A. 迎接春天
    • B. 忍受寒冷
    • C. 结束冬天
    • 答案:C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毛滂集》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反映了战乱与离愁,展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则着重于春天的美丽与宁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以上是对《春词 其十》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和美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癸水亭次曾宏正韵 桐花凤 积馀夫子为作九九消寒图,双沟九字,字皆九画,以记阴晴风雪,因谱此阕 送钤辖馆使王公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戏柳棠 贺筵占赠营妓 题画山水 建节后偶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鸱张鼠伏 扬阿 陆陵 手挥目送 齐字旁的字 包含峨的词语有哪些 君射臣决 笼统 植意 弓字旁的字 令人痛心 风励 田字旁的字 迂夫子 鸟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