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0:54
《六州歌头·镇长淮》
作者:刘过 〔宋代〕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
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
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
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
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
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
故垒荒丘。似含羞。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
甚时休。
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
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
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
骑鹤东游。
在镇长淮这座古老的扬州城,
春风拂面,十里珠帘掩映着小红楼的美丽。
谁能想到,曾经的艰难岁月已去,
边疆的尘土仍然暗淡,胡马不断骚扰,
笙歌散去,衣冠渡口,令人愁苦。
细数过去,血战到底成了什么,
万户封侯又有什么意义?
但琼花依旧无恙,经历几度秋冬依然开落。
昔日的故垒如今成为荒丘,让人羞愧。
望着金陵的宅子,丹阳的郡,山川依旧绸缪。
兴亡的梦,荣枯的泪,水流东去。
何时才能停歇?
野外灶台上炊烟袅袅,仍然有宿貔貅的存在。
叹息灯火,这里如今冷清,仍然留恋。
不要登上醉翁亭,看看那细雨中的柳丝是多么柔美。
笑书生的谋略无用,富贵的追求显得拙劣。
我骑鹤东游,远离这一切。
刘过(约1080年-约1130年),字子真,号默斋,南宋诗人。他的诗风豪放,擅长描写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绘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
《六州歌头·镇长淮》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以古扬州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六州歌头·镇长淮》通过对扬州古地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历史悠久、曾经繁华的城市景象。诗人在春风中感受到的安宁,与现实中的战争和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无情。诗中反复提到的“血战成何事”,流露出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使用了珠帘、小红楼、琼花等多种富有生机的元素,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故垒荒丘”则是对过往辉煌的沉痛回忆,显示出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诗末的“骑鹤东游”则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来看,诗在抒情中透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刘过成功地传达了对历史、现实的复杂情感。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
引入地名,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繁华的氛围。
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
描绘了扬州的和平美景,表现了生活的富庶。
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
反转情感,揭示战争的阴影。
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
形象地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活被打破,令人心痛。
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
反思历史的战斗,质疑权利的意义。
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
表达出即使经历变迁,美好依旧存在。
故垒荒丘。似含羞。
历史的遗迹让人感到羞愧和无奈。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
继续强调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冀。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
反映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流逝的时间无法挽回。
甚时休。
质疑何时才能停下对往事的追忆。
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
生活中的点滴仍在继续,象征着人们的安居乐业。
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
诗人对现状的叹息和对过去的留恋。
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
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美景,现实的苦涩仍需面对。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
对于追求功名利禄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的失望。
骑鹤东游。
以超脱的态度结束,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古扬州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们的愁苦,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刻怀念和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由的向往。
《六州歌头·镇长淮》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琼花”象征什么?
诗中“骑鹤东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