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2:52
原文展示:
挽胡澹庵二首 其一 赵蕃 〔宋代〕
忆昔乐全公,暮为老苏表。 载其辨奸论,此老一生了。 澹庵夫何如,书有斩桧草。 顾岂无他欤,言大可略小。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乐全公,晚年成为老苏的表率。 他著有辨奸论,这一生就这样了结。 澹庵先生又如何呢?他的书中有斩桧草的记载。 难道他就没有其他成就吗?他的言论宏大,可以忽略细节。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诗可能是对胡澹庵的怀念和评价。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赵蕃在怀念胡澹庵时所作,通过对苏轼和胡澹庵的比较,表达对胡澹庵的敬仰和对其言论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苏轼和胡澹庵的比较,展现了两位文人的不同成就和特点。苏轼以其辨奸论显示了其政治勇气和见解,而胡澹庵则以其著作中的斩桧草记载,显示了其言论的宏大和深远。诗中“言大可略小”一句,既是对胡澹庵的赞赏,也反映了诗人对言论力量的重视。整体上,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两位文人的回顾,传达了对言论自由和政治清明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苏轼和胡澹庵的比较,强调了言论的重要性和宏大意义,表达了对言论自由和政治清明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全公”是指谁? A. 苏轼 B. 胡澹庵 C. 赵蕃 答案:A
“辨奸论”是哪位文人的作品? A. 苏轼 B. 胡澹庵 C. 赵蕃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斩桧草”可能象征什么? A. 政治行为 B. 道德行为 C. 文学成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