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再赋郡沼双莲三绝

《再赋郡沼双莲三绝》

时间: 2025-05-07 10:14:06

诗句

两岐秀罢已蒿莱,春意还从菡萏回。

不是使君和气胜,此花应向别人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4:06

原文展示:

两岐秀罢已蒿莱,
春意还从菡萏回。
不是使君和气胜,
此花应向别人开。

白话文翻译:

两条岐路上的秀丽景色已经被蒿草覆盖,春天的气息仍然从荷花中回归。并不是因为使君的和气胜过他人,这朵花应该向其他人开放。

注释:

  • :指分岔的地方,形容道路的分叉。
  • 秀罢:形容美丽的景色已经结束。
  • 蒿莱:蒿草和莱菜,指杂草丛生。
  • 菡萏:荷花的别称,象征春天。
  • 使君:指官员,古时对官员的称谓。
  • 和气:指温和的气氛或态度。

典故解析:

“使君”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地方官员或有权势的人物,代表一种社会身份。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权势的不屑,强调美丽的事物不应只因权力而绽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自号石湖居士,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再赋郡沼双莲三绝》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政治环境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荷花和自然景色,借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开头的“两岐秀罢已蒿莱”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和脆弱。随着季节的变化,过去的美丽已经被杂草覆盖,给人以淡淡的忧伤与惋惜。

“春意还从菡萏回”一句,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荷花作为春天的象征,代表了生机与希望。然而,随后的“不是使君和气胜”则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对荷花的描述,隐喻了美丽并非因为权势的庇护而存在,反而应向真正值得的人开放。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自由、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岐秀罢已蒿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已结束,杂草丛生的情景,暗含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
  2. 春意还从菡萏回:尽管美景已去,春天的气息依然从荷花中回归,象征希望与新生。
  3. 不是使君和气胜:强调美丽并非因为权势者的和气,表现出对权力的质疑。
  4. 此花应向别人开:寄予对真美的追求,荷花应向真正欣赏其美的人开放。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工整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荷花象征春天和美好事物,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同时也批判了以权谋私、对美的垄断,强调真正的美应向所有人开放。诗人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其对社会现状的独立思考。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 蒿草:象征着现实中的困扰与压制,暗指社会的杂乱与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使君”主要指什么? A. 平民
    B. 官员
    C. 诗人

  2. 诗中“春意还从菡萏回”意指什么? A. 春天已经过去
    B. 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
    C. 荷花已经枯萎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权力的赞美
    B.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更加个人化,强调孤独与自我。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关注于社会动荡中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恨来迟 酒泉子(送诣夫成都作。重九) 七娘子 画堂春(春思) 南歌子(早春感怀) 春光好 减字木兰花(政和癸丑) 长相思 李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字旁的字 緑蒂 包含形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怨碑 潜神默记 風字旁的字 遗簪坠舄 弓字旁的字 派头 势子 包含联的成语 轩后 恣开头的成语 王字旁的字 室迩人遥 包含饰的词语有哪些 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君早寡 隐鳞戢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