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9:5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9:53:04
谒金门
作者:蔡伸 〔宋代〕
溪声咽。溪上有人离别。
别语叮咛和泪说。
罗巾沾泪血。尽做刚肠如铁。
到此也应愁绝。
回首断山帆影灭。
画船空载月。
溪水的声音低沉哽咽,溪边有个人在离别。
分别时的叮嘱声伴随着泪水倾诉。
那绢巾沾染了泪水,伤心得像是血染。
即使心肠再坚硬,也难免愁苦绝望。
此时此刻,回头望去,断崖间的帆影消失了。
那画船只载着空荡荡的明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画船空载月”可引申为古代文人对孤独和思乡的感慨,常见于古诗词中。
作者介绍:
蔡伸,宋代诗人,以词作见称,擅长抒情,擅长描绘离别、思乡等主题,作品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谒金门》写于离别时刻,反映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和对分别的无奈,承载着浓厚的情感。
《谒金门》是一首深情的离别诗,诗人在溪边目送离去的人,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愁苦。开头“溪声咽”便设定了整个诗的情感基调,溪水的声音低沉而哽咽,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离别时的“别语叮咛”既是对话的细腻描写,也是对情感的深刻刻画,叮嘱和泪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
“罗巾沾泪血”,借用绢巾沾染泪水,形象地表现了伤感的情绪,体现出离别的痛楚。接下来的“尽做刚肠如铁”,虽说心肠坚韧,但面对离别,依然无可避免地感受到愁苦,显示出人性中脆弱的一面。
“回首断山帆影灭”一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离别者的追忆,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当船影消失,月光映照,诗的最后一句“画船空载月”,不仅是对孤独的感慨,也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充满了诗意的悲凉。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既有对离去者的不舍,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情感的敏感与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溪声咽”中的“咽”主要表示什么?
“罗巾沾泪血”中“泪血”的意思是?
本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信息希望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谒金门》这首诗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