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22
感怀六首 其二
作者: 曹于汴 〔明代〕
或居昆山麓,触目尽珍奇。
炊玉以为食,纫贝以为衣。
或居荒裔区,触目尽魍魑。
倛面叫以啸,阴风凄以悲。
所居乃不同,相憎徒成痴。
山鬼亦趫跳,聊以解我颐。
有的人居住在昆山的山麓,眼前的景物尽是珍奇美丽的事物。
他们用玉米做饭,用贝壳编织衣服;
而有的人居住在荒凉的边缘,眼前却尽是鬼怪妖邪。
他们面目扭曲地叫喊,阴冷的风让人感到凄凉。
虽然我们所居之地不同,却相互憎恨,徒然成了痴迷;
山中的鬼怪也在跳跃,聊以解我心中的忧愁。
作者介绍:曹于汴,明代诗人,字子衍,号心斋,出身于士族,自幼聪慧,热爱诗文,多有创作,尤其擅长古体诗。他的作品常带有情感的深邃与对社会的思考,反映了明代的风土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时代背景复杂,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比富庶与荒凉的生活,表现出对人世间不同境遇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感怀六首 其二》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人居住环境所带来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诗的开头描绘了昆山麓的美好与富饶,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后转向荒凉的边缘,展现了阴暗与恐怖。两种境遇的对比,突显了人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与隔阂。诗中“所居乃不同,相憎徒成痴”一句,深刻地反映出人们在不同生活条件下的相互误解与仇恨,令人深思。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尤其是“炊玉以为食,纫贝以为衣”的细腻描写,使人感受到生活的优美与富饶;而“倛面叫以啸,阴风凄以悲”则带来一种诡异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不仅是在描绘人与环境的关系,更是在探讨人心的复杂与社会的多元,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与哲理性,值得深读与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不同生活环境下人们的状态,表达了对社会分化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在不同境遇中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昆山”象征着什么?
A. 荒凉
B. 富饶
C. 恐怖
诗中“倛面叫以啸”主要描述了什么情景?
A. 美好生活
B. 鬼怪的恐怖
C. 自然的宁静
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热爱
B. 人与环境的关系
C.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