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陈医安乐堂 其一

《寄题陈医安乐堂 其一》

时间: 2025-05-07 10:22:50

诗句

六尘欲要净三摩,辛苦修行奈老何。

只得四休安乐法,一身受用已为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2:50

原文展示:

寄题陈医安乐堂 其一
六尘欲要净三摩,
辛苦修行奈老何。
只得四休安乐法,
一身受用已为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六尘(世间的纷扰)想要净化到三摩(即三摩地,指心灵的宁静状态),但是辛苦地修行又能有什么意义呢?我只能依赖于四休(指休息、放松的法门)来达到安乐的境界,能够享受到这些法门的好处,已经算是满足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官的尘世纷扰。
  • 三摩:意指三摩地,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宁静的心境。
  • 辛苦修行:指修行者为求道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 四休:指佛教中四种放松的方法,帮助修行者达到心灵的安宁与快乐。
  • 安乐法:指带来安乐的修行方法或教义。
  • 受用:享受、使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摩”与“安乐法”均源自佛教文化,反映了修行者在面对世俗纷扰时的内心挣扎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诗风闻名,作品常涉及道教和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周紫芝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内心安宁的渴求。

诗歌鉴赏:

这首《寄题陈医安乐堂 其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修行与世俗之间的思考。开篇的“六尘欲要净三摩”,直接引入了主题,指出了修行者在面对世间种种诱惑时的无奈与挣扎。接下来的“辛苦修行奈老何”,体现了诗人对艰辛修行的反思,似乎在质疑这种努力是否真正能够带来内心的宁静。

而“只得四休安乐法”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诗人意识到,虽然无法完全摆脱六尘的干扰,但可以通过放松和休息的方法寻求内心的安宁。最后一句“一身受用已为多”,表达了他对这种简单安乐状态的满足,表明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与对内心平静的珍惜。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然的处世态度,不仅让人感受到修行的艰辛,还传递出一种简约而真实的生活哲学,提示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安乐之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尘欲要净三摩:想要净化内心的纷扰。
  • 辛苦修行奈老何:努力修行又能改变什么呢?
  • 只得四休安乐法:唯有依靠休息与放松的方法。
  • 一身受用已为多:享受这些简单的安乐已算足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六尘”与“三摩”相对,形成语义上的对比。
  • 反问:通过“奈老何”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修行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体现出一种追求简单安乐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尘:象征世间的烦恼与不安。
  • 三摩:象征理想的内心状态。
  • 安乐法:象征修行中的平和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尘指的是哪几种东西?

    • A. 风、雨、雷、电
    • B. 色、声、香、味、触、法
    • C. 日、月、星、辰
  2. “四休”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四种放松方法
    • B. 四种修行方式
    • C. 四种休息时间
  3. 诗人对修行的态度是:

    • A. 完全放弃
    • B. 坚持到底
    • C. 追求简单安乐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周紫芝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探讨了修行与自然、内心平静的关系。但周紫芝更强调了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调适,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周紫芝诗文集》
  • 《佛教文化与诗词》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天安门诗抄 浣溪沙 浣溪沙 张右丞寿 浣溪沙十四部平韵 其十四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梦游大林寺看桃花 浣溪沙·辛巳三月二十九日聂母曾太夫人九十寿词 浣溪沙(松斋夜雨留客,戏追往事) 浣溪沙 浣溪沙 病起春日小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黹字旁的字 崤函之固 牛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杞梓之林 小字头的字 静意 钻冰求火 力字旁的字 包含琛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飨的词语有哪些 明耻教战 谬滥 戡复 了了可见 脚家 举鼎拔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