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5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51:33
渔阳烽燧起云间,
玉辇苍黄下此山。
何事君王自神武,
区区南渡鹿头关。
渔阳的烽火台在云间升起,
玉辇从苍黄的山下驶来。
为何君王自己显得如此神勇,
却只是微微南渡鹿头关?
杜常,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历史事件。
本诗写于动荡的时期,表现出对君王出征的思考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反映了作者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受。
《骊山》是一首反映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诗作。开篇“渔阳烽燧起云间”写出烽火台的升起,象征着战争的气息,暗示国家的动荡。紧接着“玉辇苍黄下此山”描绘了皇帝的出行,展现出宏伟的场面,然而在这华丽的背后,却掩藏着战火的残酷。第三句“何事君王自神武”发出疑问,表现出对皇帝的反思,似乎在质疑君王的决策是否明智。最后一句“区区南渡鹿头关”则显得有些讽刺,强调了君王的南渡并不代表真正的强大,反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帝王的权力与国家的危机,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复杂性。
全诗表达了对君王出征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权力的质疑,揭示了权力的脆弱与历史的变迁。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渔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填空题:诗中“玉辇苍黄下此山”描绘的是____的场景。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君王出征的支持。(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