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19:24
我今五十二,常苦离别煎。
屈指数离别,正去一半年。
三君异出处,相见有後先。
蒋最会遇早,罗倍晚於田。
仕宦比我迟,官资居我前。
此亦漫轻量,无限归荒埏。
所喜笑语同,各惊颜貌迁。
发有霜华侵,目有蜘蛛悬。
有酒易以醉,有奚徒用妍。
醒来念功名,病螾希蜿蜒。
安得有园庐,宽闲近林泉。
养鱼数千头,种薤三四廛。
余蔬皆称此,嘉果植亦然。
既无俗造请,穷冬事高眠。
囷贮白粳稻,酒沽青铜钱。
饭过引数杯,令儿诵嘉篇。
仰首看赤日,区区随天旋。
朝见出沧海,暮见入虞渊。
毕竟将何穷,磨灭愚与贤。
亿亿万万载,筋骨非玉坚。
桐棺三寸厚,在昔谁免焉。
去去欲及时,嗟嗟无由缘。
我现在五十二岁,常常为离别的痛苦而煎熬。
屈指算一算,离别已经过去半年。
三位朋友各自来自不同的地方,见面有早有晚。
蒋君最早相逢,罗君比田君晚。
仕途上的发展比我晚,官职却高于我。
这也是轻松无所谓的事,归隐之心无尽无休。
我们相聚时欢声笑语,却都惊叹容貌的变化。
头发已经白了,眼中还挂着蛛网。
有酒容易醉,有何必为了美貌而争。
清醒后思念功名,像蜿蜒的病螺一样希望渺茫。
如何才能有个园子,悠闲地临近林泉?
养几千条鱼,种三四畦葱。
其他蔬菜都由此而生,佳果也同样栽种。
既然没有世俗的请托,穷冬时节高高卧眠。
储存白米,买酒用青铜钱。
饭后引来几杯酒,让孩子诵读美好的诗篇。
仰头看着赤日,随着天的旋转而转。
早上见海出,晚上见海入。
究竟要到何处穷尽,磨灭愚与贤的分别。
亿万年的时光,筋骨也不是坚如玉石。
桐木棺材三寸厚,过去又有谁能逃脱呢?
去去欲及时,叹息无缘再见。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东篱,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而闻名,尤其擅长田园诗和咏怀诗。他的诗歌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五十二岁时,回忆与友人的离别及重聚,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二十六年的友谊,虽有离别,却始终保持着对彼此的情感联系。诗中反映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追求,更加向往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
梅尧臣的《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抒怀诗。全诗以离别的苦楚为起点,透过对朋友的回忆,引发对人生的深思。诗中的“我今五十二”,清晰地揭示了作者的年龄与经历,时间的流逝成为主题的核心。
诗中提及的三位朋友,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与际遇,反映出作者对交友的珍视与对人生轨迹的思考。尤其是“蒋最会遇早,罗倍晚於田”,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相聚的偶然性,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通过自然意象如“园庐”、“林泉”传递出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追求世俗功名的同时,更渴望宁静的生活,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安得有园庐,宽闲近林泉”中表现得尤为鲜明。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意象细腻,情感真切,体现了梅尧臣对人生、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我今五十二,常苦离别煎。
表达了作者对于年岁渐长的感慨,以及离别带来的痛苦。
屈指数离别,正去一半年。
通过数年间的离别,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三君异出处,相见有後先。
提及三位朋友各自的背景和相聚的时机,展现交友的复杂性。
蒋最会遇早,罗倍晚於田。
对比三位朋友的相遇时间,暗示人生的偶然与必然。
仕宦比我迟,官资居我前。
反映出作者对仕途的思考,以及对朋友成就的欣赏与自我反省。
此亦漫轻量,无限归荒埏。
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归隐田园的愿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对离别、相聚的思考,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三位朋友分别是谁?
a) 蒋、罗、田
b) 蒋、田、李
c) 罗、田、张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功名
b) 淡泊名利
c) 不在乎生活
诗中提到的“白粳稻”象征了什么?
a) 财富
b) 自然生活
c) 离别的苦楚
答案:
梅尧臣与陶渊明的诗歌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泊,但梅尧臣更多地体现了对友情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这些内容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理解与深入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梅尧臣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