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34:00
往日送子春风前,春风酣酣杏正妍。
今来送归秋风後,秋风搣搣沙满川。
马鬣斜倾毛瑟缩,驭吏噤唫足後先。
弊裘吹裂寒入骨,枯株磨戛火欲燃。
忽逢古寺出岩腹,与君下马相留连。
殿堂高下就山势,松柏森耸侵云巅。
长廊落叶卷若扫,丈室垂幔翻如褰。
像塑神母乳九子,抱携抚玩皆可怜。
却令远客自生念,欲见幼稚心烦煎。
拥炉对坐日昏黑,龛灯共借僧榻眠。
虽然覆衣冷如铁,不及在家贫无氊。
曲肱难寐要天晓,两股冻痹仍筋挛。
桹桹残夜未鱼响,起看昴毕倾西躔。
怒号斗息东方白,童仆整肃吾将还。
老僧扫壁持笔砚,请予强此题岁年。
出门并辔至山店,茅屋揭尽余尺椽。
又据胡床一谈笑,君不解饮聊开筵。
程次都无五百里,箧中可乏一囊钱。
拂衣频起畏日昃,应恐慈母心悬悬。
顾我便当江海去,却思此地何由缘。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34:00
往日送子春风前,春风酣酣杏正妍。
今来送归秋风后,秋风搣搣沙满川。
马鬣斜倾毛瑟缩,驭吏噤唫足后先。
弊裘吹裂寒入骨,枯株磨戛火欲燃。
忽逢古寺出岩腹,与君下马相留连。
殿堂高下就山势,松柏森耸侵云巅。
长廊落叶卷若扫,丈室垂幔翻如褰。
像塑神母乳九子,抱携抚玩皆可怜。
却令远客自生念,欲见幼稚心烦煎。
拥炉对坐日昏黑,龛灯共借僧榻眠。
虽然覆衣冷如铁,不及在家贫无氊。
曲肱难寐要天晓,两股冻痹仍筋挛。
桹桹残夜未鱼响,起看昴毕倾西躔。
怒号斗息东方白,童仆整肃吾将还。
老僧扫壁持笔砚,请予强此题岁年。
出门并辔至山店,茅屋揭尽余尺椽。
又据胡床一谈笑,君不解饮聊开筵。
程次都无五百里,箧中可乏一囊钱。
拂衣频起畏日昃,应恐慈母心悬悬。
顾我便当江海去,却思此地何由缘。
往日送别你的时候,春风轻柔,杏花正艳;
如今送你归去,秋风萧瑟,沙满河川。
马鬃斜垂,毛发缩起,驭从噤声,步履缓慢。
破旧的衣裳被寒风吹裂,冻得入骨,枯木磨蹭,火焰欲燃。
忽然遇见古寺从岩石中显现,与你下马相留连。
殿堂高低随山势而建,松柏高耸直入云端。
长廊落叶卷起,像是打扫,房间的帷幕随风翻动。
神母塑像抱着九个孩子,抚玩时让人心生怜惜。
远道而来的客人自生思念,想见幼儿心中烦躁不安。
围炉而坐,天色渐暗,借着僧人的灯光共眠。
虽然盖着的衣裳冷得像铁,但不及在家时贫困无被。
曲肱难眠,只想等天亮,两腿冻得麻痹。
夜深时,未听到鱼跃之声,起身看星辰西移。
怒号的东风息去,仆人整装准备归去。
老僧扫壁持笔砚,请我题写这一年的岁月。
出门并驾马车到山店,茅屋已揭去余尺檩。
再坐在高凳上谈笑,君不懂得饮酒时的欢愉。
行程没有五百里,行囊中却没有一文钱。
反复起身惧怕日落,恐怕慈母心中挂念。
看我便当江海而去,却思索此地缘何而生。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往往融情于景,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以及在秋风萧瑟的气氛中对往日春光的怀念。通过古寺的描写,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土的眷恋。
梅尧臣的《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描绘秋日山水的画卷。诗中通过对比春秋两季,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索。开头两句以春风和杏花的美好,映衬出送别时的欢愉,然而转入秋风时,又引发诗人对离别的惆怅。
古寺的描写让整个送别的场景富有诗意,松柏高耸,长廊落叶,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中对古寺的描绘,强调了作者在此时此刻的心境,与友人的情谊交织在一起,愈发显得深厚。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寒冷与孤寂,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对温暖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牵挂,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主线。最后,诗人尽管面临着出发的现实,却又不禁回想起这片土地,令人在感动之余,更加深刻地体悟到离别的苦涩。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深切地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亲情的挂念。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春风”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希望
C. 感伤
D. 归途
填空题:诗人通过对比春秋的情景,表达了对__的思念。
判断题:这首诗的背景是秋天的送别。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