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9:19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滟潭澄碧见师心,我欲穷源何处寻。
万壑松风酬夜讽,一犁花雨发春吟。
不妨契阔三年别,却得留连数日阴。
竹外小桃开也未,灵云应已久披襟。
在清澈的滟潭中可以看见师长的心境,我想要追溯源头,却不知从何处开始寻觅。万壑之间松风送来夜晚的吟唱,而一犁春雨又引发了诗人的春日吟诵。三年未见,虽已久别,但这次却能留连数日的阴影之中。竹外的小桃花尚未开放,灵动的云彩应该早已披上袍子。
王之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诗作于王之道与古若之上人相聚之际,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与思念,同时展现出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赠古若之上人》是一首蕴含深情的山水诗,诗人在清幽的环境中追寻师长的智慧与心灵的契合。开篇“滟潭澄碧见师心”中,诗人用清澈的潭水比喻师长的心境,暗示了师长的深邃与清明。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知识源泉的渴望,体现了对真理的探求精神。后四句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的画面,通过松风与春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最后,诗人以“竹外小桃开也未”点题,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师友情谊的珍视,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温暖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师长的敬重与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滟潭澄碧见师心”中的“滟潭”指的是:
A. 河流
B. 湖泊
C. 水潭
诗中提到的“万壑松风”主要表达了:
A. 夜晚的寂静
B. 自然的声音
C. 山谷的高大
诗歌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伤感
B. 思念与敬重
C. 快乐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王之道的《赠古若之上人》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情感更为细腻,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更为孤寂的山水意境。两者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