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虞美人 其一 有浴而非命死者,因为清浊冷暖之辨数章

《虞美人 其一 有浴而非命死者,因为清浊冷暖之辨数章》

时间: 2025-05-01 19:18:43

诗句

丁宁底事劳汤沐。

质洁何须濯。

可怜才浣世间尘。

已教众人含恨悼芳魂。

试看菱藕中如雪。

不洗依然洁。

再休珍重辨苍黄。

且向藻根繁处自埋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8:43

原文展示

虞美人 其一 有浴而非命死者,因为清浊冷暖之辨数章
作者: 石声汉

丁宁底事劳汤沐。质洁何须濯。可怜才浣世间尘。已教众人含恨悼芳魂。
试看菱藕中如雪。不洗依然洁。再休珍重辨苍黄。且向藻根繁处自埋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浊、冷暖之分的思考。诗中提到,洗浴的事情如此劳累,洁净的本质何必去清洗呢?可怜那些在世间洗净尘埃的人,已经让众人心中充满了对逝去芳魂的遗憾。试看水中的菱藕,洁白如雪,若不洗浊水依然洁净。再也不要珍惜那分辨清浊的事情,还是回归到水草丰盛的地方自我安隐吧。

注释

  • 丁宁:细心叮嘱,关心的意思。
  • 汤沐:洗澡、沐浴的意思。
  • 质洁:本质的洁净。
  • :洗涤。
  • 菱藕:水生植物,象征纯洁。
  • 苍黄:指颜色的分辨,这里象征清浊。
  • 藻根繁处:水草丰盛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声汉,近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用自然界的景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愈加深刻,尤其是对生命的短暂与纯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其一》以清新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开篇的“丁宁底事劳汤沐”便以一种叹息的语气,表现出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与疲惫。诗人通过“质洁”来强调内在的纯净,暗示人生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洗涤,而在于内心的真实。接着,通过“可怜才浣世间尘”表达了对那些努力追求洁净的人们的同情,似乎在诉说:即便是洗去尘埃,内心的遗憾依旧存在。

而后“试看菱藕中如雪”则以自然之物展示一种超脱的境界。菱藕的洁白象征着纯洁无瑕,正如人们追求的理想,但即便在污浊的环境中,它依然能够保持洁净。最后,诗人呼吁人们不必再执着于清浊的分别,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内心的安宁。这种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生命的反思,也折射出对人性及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丁宁底事劳汤沐:表达了沐浴的劳累,暗示生活的琐碎。
  2. 质洁何须濯:即使不洗,内在的纯洁依然存在。
  3. 可怜才浣世间尘:对那些努力洗净尘世的人表示同情。
  4. 已教众人含恨悼芳魂:人们对逝去者的追悼,留下遗憾。
  5. 试看菱藕中如雪:用菱藕的洁白比喻人的纯洁。
  6. 不洗依然洁:强调纯洁的本质不受外界影响。
  7. 再休珍重辨苍黄:不必再执着于清浊之分。
  8. 且向藻根繁处自埋藏:归隐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菱藕如雪)、对比(清浊之分)、拟人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在的纯洁和对生活琐事的超然态度,反映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藕:象征纯洁与坚韧。
  • 汤沐:生活的琐碎与劳累。
  • 苍黄:清浊的分辨与人心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菱藕”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琐碎
    B. 内在的纯洁
    C. 社会的复杂
    D. 自然的美好

  2. 诗人对“清浊之分”持什么态度? A. 强调
    B. 不在乎
    C. 感慨
    D. 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
  • 《登高》杜甫:反映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联系。

诗词对比

  • 石声汉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探讨生命的脆弱与内心的坚韧方面有相似之处,李清照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而石声汉则更多地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内心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从古典到现代的思考》

相关查询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 庚申元日口号 对食书媿 自贺 自述 晨至湖上 东篱杂书 秋思绝句六首 其六 江亭晚思 村舍小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野性难训 行下春风望夏雨 兴开头的成语 山崩地坼 无恶不作 笺书 八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不谙典 宣朗 釒字旁的字 五世其昌 龝字旁的字 不受欢迎的人 衡言 包含赖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