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55:01
僧关可人心,况此晴色美。
蹈藓滑路多,访菊香处是。
引饮吞山光,清啸落松子。
我有即事诗,就扫石壁纪。
在僧侣的关怀下,心中自是愉悦,更何况眼前的晴朗天气如此美丽。
踏着青苔的路滑而多,寻访那菊花芬芳的地方。
我举杯饮酒,仿佛吞下了山中的光辉,清啸声中松子落下。
我有一些即兴的诗作,就在石壁上做个记载。
“引饮吞山光”可理解为一种饮酒的雅趣,表达了文人雅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菊花在古代文人中常被用作高洁品质的象征,寓意隐士的生活。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注重文人风雅的时代,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诗人游历在山水之间,受到自然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洒脱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即以“僧关可人心”引入,表现出诗人在僧侣的关怀下内心的欢愉,接着以“况此晴色美”续写自然的美景,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蹈藓滑路”和“访菊香处”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游历心态,仿佛我们也跟随他一同漫步于青苔覆盖的小径,沉浸在菊花的芬芳中。
“引饮吞山光”则将饮酒的乐趣与自然的壮丽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似乎在呼唤读者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最后一句“我有即事诗,就扫石壁纪”,不仅显示出诗人的才情与创作的冲动,也在诗中增添了一份幽默和随性,仿佛在说,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被记录和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引饮吞山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