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57:35
浩浩风尘污敝衣。柴关石路几人归。
书生坐觉蓬蒿老,火灭时惊蝙蝠飞。
怜素月,赋琼枝。去留无定费寻思。
残宵更有盈襟泪,流到清光欲尽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风尘仆仆中衣衫褴褛的状态。柴门和石路上,归家的人寥寥无几。书生独自坐着,感到自己像被蓬蒿覆盖的老者,正当火光熄灭时,吓得蝙蝠飞起。怜惜那皎洁的月光,为之赋诗,想要表达对它的赞美。不过无论去留都不确定,让人徒然思索。残夜中,更多的是怀着满怀的泪水,随着清光的渐渐消逝而流淌。
陈永正,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这首诗作于一个孤寂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感受和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的“浩浩风尘污敝衣”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艰辛的旅途状态,突显了生活的艰难与不易。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书生形象,他在柴门石路上,感受到人生的孤寂与时光的流逝。诗中“火灭时惊蝙蝠飞”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的情景,同时也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怜素月,赋琼枝”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在孤独时刻给予的慰藉。诗人用月光的清丽,抒发了内心的柔情与无奈。最后两句“残宵更有盈襟泪,流到清光欲尽时”则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流露出深切的悲伤与思索。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
全诗围绕孤独、时间流逝和对自然的感悟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中“浩浩风尘”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自然风光
b) 旅途的艰辛
c) 内心的孤独
“怜素月”中的“素月”指的是什么?
a) 皎洁的月亮
b) 清新的空气
c) 明亮的星星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悲伤
c) 激昂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陈永正的《鹧鸪天》及其所传达的深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