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3:24
浪淘沙 八月九日早至南山庵
沙口系兰桡。初退溪潮。石成山路树成桥。
又见一番新稻熟,犹未趋朝。
野寺晚钟敲。声到书巢。
此身何日伴渔樵。少答君恩寻旧隐,细和山谣。
在沙口边系上了小船,刚刚退去的溪水潮汐,石头形成的山路和树木搭成的桥梁。
又看到一片新稻已经成熟,却还未赶去报晓。
山野中的寺庙敲响了晚钟,钟声传到书房的巢穴。
我这身在何时能伴随渔夫和樵夫,稍微回报您的恩情,寻觅旧日的隐居生活,轻声和着山间的歌谣。
本诗并没有涉及特别显赫的典故,但提到的“渔樵”生活符号象征了古时隐士的生活,强调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程敏政,明代诗人,因其诗词清新自然而受到赞誉。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历南山庵时,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背景中透露出明代士人的心态与追求。
这首《浪淘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以“沙口系兰桡”引入,描绘了船只停靠的景象,接着通过“初退溪潮”描写溪水的变化,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接下来的“石成山路树成桥”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中提到的“新稻熟”,不仅仅是对丰收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期待与渴望。
而“野寺晚钟敲”则引入了时间的概念,钟声传入书房,让人反思生活的意义与追求。最后两句“此身何日伴渔樵”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恩情的回报,情感真挚深沉,兼具人文关怀与自然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围绕自然与隐逸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恩情的感激,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沙口系兰桡”中的“兰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小船
C. 一种鱼
D. 一种树
诗中的“新稻熟”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喜悦与期待
C. 哀伤
D.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