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

《浪淘沙》

时间: 2025-05-02 10:57:56

诗句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

隔帘咫尺是西洲。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7:56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 吕碧城 〔清代〕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
隔帘咫尺是西洲。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白话文翻译:

寒意透过云帷,宝篆的烟雾弥漫。
夜深时分,听着雨声,身处小红楼。
那姹紫嫣红的花儿已零落了吗?人也因花而愁。
站在远处不敢凝视,草地湿腻,波浪柔和。
隔着帘子,咫尺之遥就是西洲。
来日送走春天,也送别情人,花儿替人忧愁。

注释:

  • 寒意透云帱:寒意透过云帷,这里“云帱”意指云彩和帷幕,形容天气寒冷。
  • 宝篆烟浮:宝篆,指的是一种贵重的装饰品,烟浮则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
  • 小红楼:指诗人所处的环境,展现一种幽静私密的感觉。
  • 姹紫嫣红:形容花色绚丽多彩,表现春天的生机。
  • 临远怕凝眸:不敢深看远方,传递出一种忧虑的情绪。
  • 西洲:古代传说中的地方,象征着美好却又遥远的境地。
  • 花替人愁:花的凋零引发人的忧愁,暗指离别之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碧城,清代女诗人,生于康熙年间,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风格清丽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浪淘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常通过花的凋零和离别的情感来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对春天与离别的感慨。开篇通过“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典雅的气氛,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透骨的寒意和轻烟缭绕的美。接着,诗人提到“小红楼”,让人联想到一个温馨的环境,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却听到雨声,内心的愁绪愈加明显。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这句诗尤为动人,诗人通过对花的细致描写,映射出自己心中的忧伤,花虽美丽,却终究难免零落,正如人生中的种种离别与失去。“来日送春兼送别”,更是将离别的主题深化,春天的离去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令人不禁感到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敏感与思考,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意透云帱:描绘寒冷的天气,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宝篆烟浮:象征着优雅与奢华,形成对比。
  • 夜深听雨小红楼: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孤寂交织。
  • 姹紫嫣红零落否:提问形式,表现出对春花的思念与惋惜。
  • 人替花愁:情感的共鸣,花的凋零引发人的愁苦。
  • 临远怕凝眸:内心的犹豫与不安。
  • 草腻波柔: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隔帘咫尺是西洲:西洲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美好,增加了一种距离感。
  • 来日送春兼送别: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情绪相结合。
  • 花替人愁:总结整首诗,深化愁苦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人类情感相联系,使情感更加生动。
  • 拟人: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花的凋零与离别的情感,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失去后的惆怅,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人心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意:象征孤独与萧索。
  • 宝篆:代表美好与珍贵。
  • 小红楼:隐喻内心的安宁与孤寂。
  • 姹紫嫣红:代表美好与短暂。
  • 西洲:象征遥远的理想与无法达到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友情
    B. 离别与愁苦
    C. 自然景观
    D. 战争

  2. “姹紫嫣红”是指: A. 一种花的名字
    B. 花的颜色
    C. 诗人的愿望
    D. 诗的结构

  3. “来日送春兼送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忧伤与惋惜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吕碧城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但吕碧城更多地关注于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的情感波动,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女性的柔情与坚韧。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女性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 《虔州八境图》八首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念奴骄 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和阳行先?用郁孤台韵?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次的成语 手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铄口 犯颜直谏 雾鬣 牛字旁的字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楶棁之材 万世之业 轴瓦 革字旁的字 七州 地利人和 甘字旁的字 刚正无私 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