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谕学

《谕学》

时间: 2025-05-07 17:57:47

诗句

冥观天地何云为,茫茫万物争蕃滋。

羽毛鳞介各异趣,披攘攫搏纷相随。

人亦其间一物尔,饿食渴饮无休时。

苟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

人生在学勤始至,不勤求至无由期。

孟轲荀卿扬雄氏,当时未必皆生知。

因其鑽仰久不已,遂入圣域争先驰。

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

斯文下衰吁已久,勉思驾说扶颠危。

击喑敺聋明大道,身与姬孔为藩篱。

是非丰顇若不学,慎无空使精神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57:47

原文展示:

冥观天地何云为,茫茫万物争蕃滋。
羽毛鳞介各异趣,披攘攫搏纷相随。
人亦其间一物尔,饿食渴饮无休时。
苟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
人生在学勤始至,不勤求至无由期。
孟轲荀卿扬雄氏,当时未必皆生知。
因其鑽仰久不已,遂入圣域争先驰。
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
斯文下衰吁已久,勉思驾说扶颠危。
击喑敺聋明大道,身与姬孔为藩篱。
是非丰顇若不学,慎无空使精神疲。

白话文翻译:

在幽暗的天地中,万物为何而存在,茫茫的自然界中,万物竞相繁荣。
鸟类与鱼类各有各的趣味,争斗与捕食相互交织。
人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饥饿、口渴永无休止。
如果不以道义来充实自己的内心,和鸟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生在于学习,勤奋始能获得,若不努力求知,就无从期望。
孟子、荀子、扬雄等人,当时未必都是被广泛认识的。
因为他们勤奋钻研,才得以进入圣人之域,争先恐后。
既然学习,就要追求远大,切勿沉迷于声色与华丽的辞藻。
这文化已经衰退已久,感叹应当努力言说来扶助危困。
要打破沉默、唤醒无知,努力与孔子、孟子作壁垒。
若是非对错模糊不清,又不学习,切记不要空耗精神。

注释:

  • 冥观:深邃的观察。
  • 蕃滋:繁殖生长。
  • 羽毛鳞介:指鸟类与鱼类及其他生物。
  • 苟非:如果不是。
  • 道义:道德和正义。
  • 斯文:文化、文采。
  • 击喑敺聋:打破沉默,唤醒无知。
  • 姬孔:指孔子,意指与圣人作对比。

典故解析:

  • 孟轲、荀卿、扬雄:三位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孟子以仁义为中心,荀子强调礼法,扬雄则以文学见长。
  • 圣域:指理想的知识和道德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复,宋代诗人,致力于儒学和诗歌的创作,作品多反映对学习与道德的重视,风格严谨、思想深邃。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并存,诗人借此诗表达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谕学》通过对比自然界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强调了道德与学习的重要性。诗中提及鸟兽的生存状态,暗示人类若不学习道德,将与它们无异,体现了人类的独特性在于理性与学习。在古代,士人以学为重,诗人借用孟子、荀子等的例子,说明即使在当时,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被广泛知晓,而是通过不懈努力而成就。诗末强调了文化的衰退与复兴的必要,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呼吁人们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追求真理与道德。整体而言,诗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具有深远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冥观天地何云为:反思宇宙万物的存在意义。
  • 茫茫万物争蕃滋:描绘自然界的繁荣与竞争。
  • 羽毛鳞介各异趣:不同生物各有其独特之处。
  • 人亦其间一物尔: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面临生存挑战。
  • 饿食渴饮无休时:生活的艰辛,永无休止的追求。
  • 苟非道义充其腹:缺少道德充实内心,生活无异于禽兽。
  • 人生在学勤始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勤奋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 孟轲荀卿扬雄氏:举例古代学者,说明成就不是一蹴而就。
  • 因其鑽仰久不已:强调勤奋钻研的必要性。
  • 既学便当穷远大:学习后应追求更高的目标。
  • 勿事声病淫哇辞:警惕沉迷于华丽辞藻的迷惑。
  • 斯文下衰吁已久:感叹文化的衰落。
  • 勉思驾说扶颠危:努力言说,拯救文化的危机。
  • 击喑敺聋明大道:打破沉默,指引方向。
  • 身与姬孔为藩篱:与圣人作对比,设立标杆。
  • 是非丰顇若不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避免迷失。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界与人类的对比,强调学习与道德的必要性。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
  • 隐喻:通过鸟兽与人的对比,隐喻人类的求知欲望。

主题思想:

该诗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警醒人们不要因忽视道德与知识而堕落,倡导通过不断学习与反思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与文化素养。

意象分析:

  • 鸟兽:象征生存的本能,缺乏道德与理性。
  • 学习:代表人类追求知识与道德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的独特性。
  • 圣域:象征理想的知识与道德境界,是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学习的重要性
    C. 人类的竞争
    D. 文化的衰退

  2. 孟轲、荀卿、扬雄在诗中被提及的原因是什么? A. 他们都是著名的诗人
    B. 他们是被广泛认可的学者
    C. 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而成就
    D. 他们的生活艰辛

  3. 诗中提到的“击喑敺聋”是什么意思? A. 喧闹的环境
    B. 唤醒无知与沉默
    C. 追求文化的繁荣
    D. 增强身体素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学》:颜真卿
  • 《登科后》:杜甫

诗词对比:

  • 《劝学》与《谕学》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劝学》更多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而《谕学》则更侧重于道德与文化的提升。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钟陵夜阑作 喜迁莺·人汹汹 汉州 岁晏同左生作 中酒 山墅闲题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 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忆昔 和人岁宴旅舍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疾如风,徐如林 己字旁的字 把饭叫饥 凤箫鸾管 殳字旁的字 致青年公民 寸字旁的字 神虎 家败人亡 挑牙虫 折文旁的字 声振林木 不露声色 黑字旁的字 包含捡的词语有哪些 总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