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感山二诗僧 其二 寄半颠

《寄感山二诗僧 其二 寄半颠》

时间: 2025-05-03 16:03:12

诗句

读君桑苇疏篱句,知得犹存用世心。

拄杖借将来解虎,不须深卧白云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3:12

原文展示:

寄感山二诗僧 其二 寄半颠
作者: 姚勉 〔宋代〕

读君桑苇疏篱句,
知得犹存用世心。
拄杖借将来解虎,
不须深卧白云深。

白话文翻译:

你写的那句关于桑树和芦苇的诗句,让我知道你仍然怀有关心世事的心情。
借着拐杖,我可以借此来解脱心中的困惑,
不必在深邃的白云中长久沉睡。

注释:

  • 桑苇:指桑树和芦苇,象征自然的宁静和诗人的隐逸情怀。
  • 用世心:指参与世事的心情,表明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关注。
  • 拄杖:象征依靠和支撑,暗含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解虎:解脱困扰或烦恼,形象地表述了对内心困境的思考。
  • 白云深:象征隐居或远离世俗的境地,暗示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白云深”常用来形容隐士或追求清净生活的人,源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同时,桑树和芦苇在古诗中常用于表达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闻名。生平记录较少,但其作品常体现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或同道之人交流时,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事的关怀。背景中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友人诗句的理解,表达了自己仍然关注世事的心情。此处不仅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体现了诗人对人世间的思考。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拄杖”和“解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努力,暗示在生活的困扰中,依靠一些外在的力量(如拐杖)来获得解脱。最后一句则以“白云深”作结,既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读君桑苇疏篱句”:阅读你写的关于桑树和芦苇的诗句。
    • “知得犹存用世心”:知道你心中仍然有对世事的关心。
    • “拄杖借将来解虎”:借助拐杖来解脱内心的困扰。
    • “不须深卧白云深”:不必长久地沉睡在遥远的白云中。
  •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桑树、芦苇、白云等意象,象征着自然、隐逸和对生活的思考。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反省,以及在困扰中寻找解脱的内心挣扎。

意象分析:

  • 桑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希望。
  • 芦苇:象征着柔韧与适应,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拄杖:象征依靠和支撑,代表诗人追求解脱的决心。
  • 白云:象征着超脱与隐逸,体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苇”意指什么?

    • A. 诗人对世事的关心
    • B. 自然的宁静
    • C. 以上皆是
  2. “拄杖”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依靠与支持
    • B. 生活的重担
    • C. 遥远的梦

答案

  1. C. 以上皆是
  2. A. 依靠与支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与姚勉:王维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哲理思考,姚勉则更加强调内心情感的挣扎与对世事的关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唐多令(九月留城书怀) 唐多令(中秋) 唐多令·人物盛乾淳 唐多令 感怀 唐多令 拟朱竹垞词 唐多令 登兰溪城楼 唐多令 先慈忌日述哀 唐多令 其二 又和 唐多令 唐多令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長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陬芒 粗纵 包含鲊的词语有哪些 倒载干戈 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夫之用 宁馨儿 能量 石字旁的字 出夷入险 裹金 决命争首 尢字旁的字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风鉴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包含未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