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3:12
寄感山二诗僧 其二 寄半颠
作者: 姚勉 〔宋代〕
读君桑苇疏篱句,
知得犹存用世心。
拄杖借将来解虎,
不须深卧白云深。
你写的那句关于桑树和芦苇的诗句,让我知道你仍然怀有关心世事的心情。
借着拐杖,我可以借此来解脱心中的困惑,
不必在深邃的白云中长久沉睡。
“白云深”常用来形容隐士或追求清净生活的人,源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同时,桑树和芦苇在古诗中常用于表达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闻名。生平记录较少,但其作品常体现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或同道之人交流时,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事的关怀。背景中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友人诗句的理解,表达了自己仍然关注世事的心情。此处不仅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体现了诗人对人世间的思考。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拄杖”和“解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努力,暗示在生活的困扰中,依靠一些外在的力量(如拐杖)来获得解脱。最后一句则以“白云深”作结,既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反省,以及在困扰中寻找解脱的内心挣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桑苇”意指什么?
“拄杖”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