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4:25
《解佩令·咏蟋蟀》
作者: 孙兰媛 〔清代〕
凉生篱畔。风清庭院。听莎鸡一声轻啭。
咽露吟秋,却催起眉峰愁案。再休来絮人肠断。
阶前频唤,床头低叹。这情怀谁堪分辩。
岁岁秋高,向金笼十分雄健。
半闲堂霜飞蛩怨。
在凉爽的篱笆旁,庭院中微风拂过,
耳边传来莎鸡轻声的啼鸣。
露水在秋夜吟唱,却又勾起我眉头的忧愁。
不想再让那情思来缠绵,
台阶前频频呼唤,床头轻声叹息。
这份情怀,谁能理解与分辨?
年年秋高,笼中蟋蟀依旧健壮无比。
空闲的堂前,霜降让蛩声怨恨。
作者介绍:
孙兰媛,清代女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女性的情感与思考,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解佩令·咏蟋蟀》写于清代,可能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情感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出对秋天的感伤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这首《解佩令·咏蟋蟀》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孤寂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中以蟋蟀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思念。开头“凉生篱畔,风清庭院”描绘了一个清新幽静的环境,立刻引入读者的视野,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秋日。接下来的“听莎鸡一声轻啭”,如同一声轻叹,唤起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情感的共鸣。
“咽露吟秋,却催起眉峰愁案”一句,深刻揭示了秋天的露水与诗人内心的愁苦之间的关系。露水的吟唱既是自然的声音,也是对人心情感的触动,仿佛在提醒诗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再休来絮人肠断”更是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哀愁。诗人在思索着自己所承受的情感,似乎在期望这份情愫能够得到释怀,却又无能为力。
整首词透过简单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女性柔情而又坚韧的内心世界。诗的最后几句“岁岁秋高,向金笼十分雄健”,则通过蟋蟀的强健与诗人的脆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生命的坚韧与脆弱的共存,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蟋蟀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与对生命的思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反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解佩令·咏蟋蟀》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孙兰媛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莎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虫
C. 一种鸟
诗中“金笼”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自由
C. 束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