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4:07
渔父词十三首
作者:蒲寿宬 〔宋代〕
明月愁人夜未央,
篷窗如昼水浪浪。
何处笛,起凄凉。
梅花喷作一天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明亮的月光让人感到忧愁,夜还未结束,窗外的波浪似乎在不断起伏。远处传来的笛声令人感到凄凉,梅花在寒霜中盛开,仿佛预示着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氛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常用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志向。古人常借梅花表达对困境的坚持和对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
蒲寿宬,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山水、渔舟生活为题材,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可能在渔舟之上或是静谧的山水间,受月光和水浪的影响,产生了对孤独和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明亮的月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忧愁的氛围。开头的“明月愁人夜未央”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绪的夜晚,月光照耀下的孤舟,显得格外沉重。接下来的“篷窗如昼水浪浪”,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水波荡漾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水波的起伏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何处笛,起凄凉”一句,笛声的飘渺与凄凉感交织在一起,令人想起离别与孤独。笛声虽美,却更添了几分忧伤,暗示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最后一句“梅花喷作一天霜”以梅花的坚韧与寒霜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的高洁品格。梅花在严寒中绽放,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出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孤独夜晚的忧愁与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忧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传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明月愁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兴奋
“何处笛,起凄凉”中的“笛声”可以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哀伤 C. 友谊
梅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冷漠 B. 坚韧 C.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