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任公子钓右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任公子钓右》

时间: 2025-05-03 19:39:24

诗句

巨犗长竿钓海波,空遗矶石卧荒坡。

千年无此垂纶手,多少饥民向浙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9:24

原文展示:

巨犗长竿钓海波,
空遗矶石卧荒坡。
千年无此垂纶手,
多少饥民向浙河。

白话文翻译:

用巨大的钓竿在海波中垂钓,
却只留下矶石孤零零地卧在荒坡上。
千年来没有人能如此钓鱼,
多少饥饿的民众朝着浙河求食。

注释:

字词注释:

  • 巨犗:巨大的钓竿,犗是古代的钓具。
  • 长竿:指钓鱼的长杆。
  • 海波:大海的波浪。
  • 矶石:指岬角或海边的石头。
  • 荒坡:指荒凉的坡地。
  • 垂纶手:垂钓的手,指钓鱼的人。
  • 饥民:饥饿的百姓。
  • 浙河:指浙江省的河流,象征水源和生活来源。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垂纶手”,可引申为古代渔民的生活状态,反映出水域资源的稀缺与人们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人间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尤其是饥荒问题严重。诗人用钓鱼的意象来象征人们对生存资源的渴望与追求,折射出对民生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任公子钓右》通过描绘钓鱼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开篇以“巨犗长竿钓海波”展现了钓鱼的壮丽场面,给人以宏伟的画面感。接着用“空遗矶石卧荒坡”转折,暗示钓鱼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说,尽管钓具巨大,但仍可能一无所获,反映出渔民的辛酸。最后两句“千年无此垂纶手,多少饥民向浙河”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既表达了渔业资源的匮乏,也唤起了对饥民的同情。整首诗以渔为喻,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存困境,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注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巨犗长竿钓海波:描绘了钓鱼的壮观景象,突出了钓竿的巨大,犹如在与海洋的浩瀚斗争。
  2. 空遗矶石卧荒坡:转折之句,表现了钓鱼的孤独与无奈,矶石的孤寂似乎在暗示人们的无助。
  3. 千年无此垂纶手:强调历史的悠久,暗示这种钓鱼的场景在千年间几乎没有改变,反映了人们对资源的渴求。
  4. 多少饥民向浙河:结尾句,聚焦于饥饿的民众,表达了对他们困境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钓鱼的行为比作对生活资源的追求。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海波、矶石、荒坡等意象交织,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钓鱼这一平常生活场景,反映出对民生困境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怀和对资源匮乏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巨犗: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挑战。
  • 海波:代表着自然的广袤与不可预知。
  • 矶石:象征孤独与荒凉,映射人们的生存状态。
  • 饥民: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困境,触动人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巨犗长竿”中的“巨犗”是什么意思? A. 大海
    B. 巨大的钓竿
    C. 钓鱼的人
    D. 鱼类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多少饥民向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渔民生存状况的关心。对还是错?

答案:

  1. B
  2. 浙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二者都反映出对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但林景熙更侧重于对渔民生存状态的具体描绘,而杜甫则更具普遍性和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周仲瞻藏綵花鸟 和韵 夜眠听雨 杂咏 华亭百咏·震桥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微子 閒十咏 杨铁崖书画船亭 池上居 效西昆体四首 其四 越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欺暗 比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从容有常 捉影追风 入乡问俗 数以万计 笔力独扛 名结尾的成语 搅撒 灸艾分痛 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辵字旁的字 战尘 富家巨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