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山感旧 其七

《南山感旧 其七》

时间: 2025-05-03 22:11:39

诗句

侬久离怖畏,佛亦生欢喜。

却看丈六身,僬侥国人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1:39

原文展示:

侬久离怖畏,佛亦生欢喜。
却看丈六身,僬侥国人尔。

白话文翻译:

我长久以来离开故乡,心中感到恐惧和忧虑,连佛也显得欢喜。
然而再回头看,那高大的佛像,似乎是个瘦弱的国人罢了。

注释:

  • :我,地方方言用法。
  • 久离:长久的离开。
  • 怖畏:害怕、恐惧。
  • :指佛像,这里引申为佛教的信仰。
  • 丈六身:指佛像的高大身躯,丈六是形容身高的单位。
  • 僬侥:形容瘦弱、消瘦。
  • 国人尔:指本国的人,含有自嘲意味。

典故解析:

“丈六身”是佛教中对释迦牟尼的形象描绘,象征着高大和庄严。古代文学中常用佛像来表达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而“僬侥国人”则暗示一种对故乡人们的感慨,可能是对人情冷漠或生活困苦的隐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峻采,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上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因离乡背井而感到孤独与恐惧,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南山感旧 其七》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慨。开篇即以“侬久离怖畏”引入,突显了长时间离开故乡的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暗示离开带来的孤独和彷徨。

接下来提到“佛亦生欢喜”,这是对信仰的一种反思,似乎在说即使是超然的佛教也无法改变世人的苦难。这一对比加强了诗中情感的深度,使得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困惑更加明显。

最后一句“却看丈六身,僬侥国人尔”,通过对佛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人的关注与关怀。丈六身的高大与僬侥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心中对理想与现实的叹息。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浓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侬久离怖畏”:表达了离乡久远后的恐惧,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
    • “佛亦生欢喜”:佛的欢喜似乎在讽刺人间的苦难,暗含对人世的无奈。
    • “却看丈六身”:强调了对佛的崇敬,象征着一种希望和安慰。
    • “僬侥国人尔”:将佛的庄严与现实中的人进行对比,反映出人性的脆弱和生活的艰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佛像比作一种理想,反映出对现实的失望。
    • 对比:丈六身的高大与国人的瘦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离乡、对佛的思考,探讨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间差距的感伤。

意象分析:

  • 故乡:象征着归属、温暖与人情。
  • 佛像:象征信仰、理想与超然。
  • 瘦弱的人: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侬”指代的是谁? A. 我
    B. 你
    C. 他

  2. “丈六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高大庄严的佛像
    B. 瘦弱的人
    C. 生活的艰辛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喜
    B. 感伤与怀念
    C. 怒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刘克庄的《南山感旧 其七》更加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怀的抒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背景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寿曹君梦渔二首 其二 寿曹君梦渔二首 其一 奔牛道中和邓石瞿先生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忆秦娥·栖乌惊 水龙吟·道山玉府真仙 留春令(梅) 南乡子 赋十四弦 金人捧露盘 其二 梅花 谒金门·烟墅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翻地覆 亚魁 息息相通 包含屣的词语有哪些 万籁俱寂 东挦西扯 田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忿忿不平 摇手顿足 烧琴煮鹤 木字旁的字 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外手 金字旁的字 请人捉刀 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