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7:50
作者: 曾几 〔宋代〕
花事阑珊竹事初,一番风味殿春蔬。
龙蛇戢戢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馀。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
丁宁下番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
春天的花已渐渐凋谢,竹子刚刚抽出新芽,
这一番美味的春季蔬菜,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经历过风雷之后,龙蛇都已隐匿,
雨后的雾中,虎豹的斑纹显得更加清晰。
只要这位朋友常常有收成,
就不必担心每次吃饭时感叹没有鱼。
丁宁(请)下次再种时要留心,
遮住阳光、挡住风,才能保证它的生长。
作者介绍: 曾几,字叔敖,号东园,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生活,常表达对自然与人情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正值食用竹笋的时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赞美,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食笋》通过描绘春季竹笋的生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诗首句“花事阑珊竹事初”通过对比,突出了春季的变迁,花朵的凋谢与竹子的萌芽,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更替。接着“龙蛇戢戢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馀”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仿佛能感受到风雨过后的宁静与和谐。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对日常生活的关怀,“但使此君常有子”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强调了生活中丰收的重要性。通过“丁宁下番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表达了诗人对种植的细致与用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认真态度。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们生活的美好祝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生活的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主要食材是什么?
a) 鱼
b) 竹笋
c) 花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情感?
a) 哀伤
b) 喜悦与满足
c) 忧郁
“花事阑珊”中的“阑珊”是什么意思?
a) 茂盛
b) 凋谢
c) 繁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