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中

《山中》

时间: 2025-08-01 17:02:08

诗句

黄纸红旗总不宜,绿蓑青笠久相知。

躬耕莘野一犁雨,亲见豳风七月诗。

老已自催蚕作茧,死时须用豹留皮。

山深未省人间世,黑白纵横几局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7:02:08

原文展示:

黄纸红旗总不宜,
绿蓑青笠久相知。
躬耕莘野一犁雨,
亲见豳风七月诗。
老已自催蚕作茧,
死时须用豹留皮。
山深未省人间世,
黑白纵横几局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大意是:用黄纸和红旗来祭祀是不合适的,我与绿蓑和青笠的友谊却已经很久。身处莘野,我在雨中耕耘,亲身体验着七月的豳风之美。年纪已大,自己催促着蚕虫结茧,死时也只需用豹皮来裹身。在这山深的地方,还未能理解人间的世事,黑白棋局的变化就如同人生的无常。

注释:

  • 黄纸红旗:祭祀时用的纸和旗帜,通常与世俗的荣华富贵有关,诗人对此表示不屑。
  • 绿蓑青笠:指的是农民的衣物,象征着朴素的田园生活。
  • 躬耕莘野:亲自耕种莘野,描绘了诗人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
  • 豳风:指《诗经》中《豳风》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
  • 老已自催蚕作茧:表达了时间流逝,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 豹留皮:死后用豹皮裹身,表示一种对身份的追求。
  • 山深未省人间世:在深山中仍未能看透世俗的纷扰。
  • 黑白纵横几局棋:比喻人生如棋,充满复杂的选择和变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方岳对生活深刻思考的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表现出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方岳的《山中》以质朴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开篇便以“黄纸红旗总不宜”揭示了对世俗的抗拒,暗示诗人对名利的看法与一般人不同。他更愿意与“绿蓑青笠”相伴,这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的认同,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躬耕莘野一犁雨”描绘了他在雨中耕耘的场景,充满生机,象征着勤劳和对生活的执着。

接着,诗人提及“老已自催蚕作茧”,借助蚕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过程的思考,尤其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此时,他的态度似乎是顺应自然,接受生命的必然。通过“死时须用豹留皮”,方岳表达了一种对身份和尊严的追求,尽管已无所谓荣华富贵。

最后两句“山深未省人间世,黑白纵横几局棋”则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更广阔的社会联系起来,表明即使身处山林,仍无法逃避人间的复杂与无常。整首诗浑然一体,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思,体现了方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黄纸红旗总不宜:表达对世俗的拒绝。
    2. 绿蓑青笠久相知:强调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3. 躬耕莘野一犁雨:描绘耕作的场景,传递勤劳。
    4. 亲见豳风七月诗:表达对诗歌和自然的喜爱。
    5. 老已自催蚕作茧:反映生命的流逝与接受。
    6. 死时须用豹留皮:象征追求身份与尊严。
    7. 山深未省人间世:表达对世俗的理解不足。
    8. 黑白纵横几局棋:比喻人生的复杂与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棋局,形象生动。
    • 对仗:如“黄纸红旗”与“绿蓑青笠”,增强节奏感。
    • 象征:用“豹留皮”象征对名望和身份的追求。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见解。

意象分析:

  • 黄纸红旗:象征世俗名利与虚荣。
  • 绿蓑青笠:代表朴素的田园生活,强调与自然的联系。
  • 豳风:寓意诗歌的美,反映对文化的热爱。
  • 蚕作茧:象征生命的过程与成长。
  • 豹留皮:象征身份与尊严的追求。
  • 黑白棋局:比喻人生的复杂和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选择题):

  1. 诗中提到的“黄纸红旗”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生活
    B. 世俗名利
    C. 诗歌

  2. “躬耕莘野一犁雨”中“躬耕”指的是什么?
    A. 读书
    B. 耕作
    C. 旅行

  3. 诗中提到的“黑白纵横几局棋”是比喻什么?
    A. 生活的简单
    B. 人生的复杂与选择
    C. 自然的规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山中》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描绘田园生活,但方岳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陶渊明则强调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拒绝和对自然的向往,但表现手法和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茶灶 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 野田行 九月五日梦欧阳永叔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十一牛衣 闻橹 依韵和裴如晦秋怀 和永叔晋祠诗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渔艇 和江邻几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红大紫 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他山攻错 赏誉 血字旁的字 城下之辱 轩层 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添粮不如减口 相去万里 银花 蒸发皿 包含无的成语 水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破瓜年纪 鸟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